6月26日,F34架修车辆顺利交付,标志着历经3年零3个月,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40列电动客车架修任务圆满按期完成。
提前谋划,全面筹备架修工作
2022年3月,首列架修列车F16调入老关村车辆段架修库,正式宣告6号线一期电动客车架修工作拉开帷幕,为确保架修工作的顺利进行,车辆中心车辆二部提早谋划,从工艺指导、技能提升、备件清单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筹备。
●结合公司现有架修经验与现场作业条件,确定以“自主修为主,委外修为辅”的基本原则,拟订架修方案,确定检修流程,精心编制71项架修工艺作业指导书,系统梳理236项机械、电气、制动系统安全作业核心要点,实现全流程标准化作业。
探讨架修方案
断路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LB电磁接触器检修指导书
受电弓部件结构图
●车间抽调36名骨干人员成立电气、制动、机械三个专修班组,实行专班专人专项,以点破面、逐个攻坚。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进行专项技能培训,采用师徒带教方式累计开展车辆电气设备拆装培训、电气故障预演等大型培训60余场次,班组人员架修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架修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电气故障专项培训
电气故障排查
移动式架车机专项培训
师徒带教培训
●对架修修程检换件、必换件分类整合,核定单列车319项必换件、711项检换件清单,依据架修定额消耗标准,综合考虑生产计划安排、供货周期等因素,提前提报物资计划,确保架修生产物料供货进度。
转向架存放区
制动缸存放区
接地装置、LB待检区
空气弹簧存放区
技术攻坚,突破架修关键难题
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作为武汉地铁线网中首条采用受电弓及A型车的线路,其首次架修面临诸多技术挑战。相较于B型车,A型车构造更大、结构更复杂,检修项点更为多元,对维修工艺标准要求也更高。针对这些难题,车辆中心车辆二部结合厂家技术经验,组织骨干团队梳理技术难点,开展技术攻关。
攻关技术难题
针对阀件试验台在长期运转过程中因内部球阀机械磨损导致的制动阀件试验数据不准确问题,团队深入剖析试验台构造原理,全面掌握内部气路走向及球阀工作机制,通过自主实施球阀更换作业,恢复试验台性能,确保其稳定运行。
针对阀件试验台在长期运转过程中因内部球阀机械磨损导致的制动阀件试验数据不准确问题,团队深入剖析试验台构造原理,全面掌握内部气路走向及球阀工作机制,通过自主实施球阀更换作业,恢复试验台性能,确保其稳定运行。
调试阀件试验台
针对停放单元制动缸螺纹转轴组件安装时,因误碰解锁手柄导致转轴弹出伤人的安全隐患,团队自主设计磁吸工装,有效规避转轴意外弹出风险。
针对单元缸止动片传统样冲敲击安装方式可能导致作业干涉、止动片开裂、构架损伤等问题,设计研发多用途止动片夹装器,操作便捷、耗时短,既能避免转向架损伤和人员受伤,又可通过更换夹头适配不同规格螺栓止动片安装,提高工作效率,该项目获评运营公司优秀五小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