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咸宁讯(通讯员晏雄伟)5月12日,咸宁市召开全市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方式改革启动会,未来患者在就医支付上一改按项目收费为打包收费。
DIP付费模式是指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是根据各病种费用均值、技术难度等一系列因素,计算出支付总金额,向医疗机构进行支付的方法。
为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咸宁市政府决定在今年底前全市进入DIP实际付费,并实现全市医保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
6月底前,要完成咸宁市病种分值库确定工作。各医疗机构要按要求完成近三年住院数据治理和上报,医保部门要完成配套管理政策制定,并组织专家团队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科学合理形成本地化的病种分组。
7月底前,全市将进入三个月的模拟付费期,要抓好模拟时间窗口,提前发现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稳妥解决。
10月底前,全市要进入DIP实际付费阶段。各地要把握好时间节点,加快改革进度,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既定任务。
启动会上,咸宁市中心医院院长郭东生表达了积极支持和参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决心,阐述了该院从组织架构、内部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方式等方面工作成效,值得各个医疗机构学习。 启动会上,还邀请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教授许速通过线上方式作DIP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总体思路报告,就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运营方式的影响、政策文件的总体思路、区域总额预算的基本原则、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医保支付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随后,上海分值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薛雄峰现场作了《咸宁市DIP支付方式改革数据与技术方案》专题辅导,围绕数据收集、本地目录形成、模拟支付和实际支付的实现方式及流程等内容,为DIP支付方式改革指明了具体路径。熊享涛副市长就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互动,气氛热烈。
据了解,DIP医保支付方式利用医疗大数据,对成千上万个病种分类,确定看好一类病种花多少钱,是让参保群众得实惠、医保基金可持续、医院综合实力有提升的重要举措,通过推行DIP支付方式改革,将真正形成参保群众、医保、医院、政府多方共赢的局面。
简而言之,DIP支付方式改革就是将过去按项目支付向按病种打包收费的转变,可以有效避免医院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时为了追求效益过度检查,看病过度依耐机器的事情发生。经过大数据分析制定出某一种病治疗痊愈需要多少钱,就收多少钱,这对患者看病少花冤枉钱大有益处。
咸宁市副市长熊享涛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市医保局主要及分管负责同志、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分管负责同志,市中心医院等9家医疗机构有关负责同志、太平洋人寿、人保财险有关负责同志参会。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全贤发主持,六个县市区通过视频方式同步收听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