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珊珊)金秋九月,田野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火红的高粱如灿烂的云霞,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丰收画卷。这如诗如画的丰收美景,吸引着一位白发苍苍却目光炯炯的老人——71岁的郑裕喜。
9月13日,在东荆河畔的稻田旁,郑裕喜支起画板,仔细地调整着角度,眯起眼睛观察远处的景色,熟练地蘸上墨汁,迅速进行构图。他手中的毛笔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灵动而自如地在纸面上跳跃、游走,每一笔都饱含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我自幼喜欢画画,对家乡的感情很深。”郑裕喜一边作画,一边缓缓说道,“国画是咱们中国的瑰宝,但不能总是模仿古人,得画出属于咱们这个时代的东西。”
说起创作的艰辛,郑裕喜微微皱起眉头。“潜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物产富饶,风光迷人。可描绘平原风光的国画太少了,几乎找不到可以参考的范例。”他叹了口气,目光又重新回到眼前的稻田,“好在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每次看到这丰收的景象,心里就有了构图。”
为了画出心中的理想之作,每到一个地方,郑裕喜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他会在黎明时分等待第一缕阳光照亮村庄,在夜晚伴着蛙声虫鸣构思画面。
在他的画中,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从手工插秧时农民弯腰劳作的辛苦,到机械收割时的高效便捷,每一个细节都被他精心记录下来。他说:“这些年,农村的变化太大了,我想用画笔把这些变化都留下来。”
“画丰收已经有15年了,但其实,我画潜江已经有40年喽!”郑裕喜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田园景色、大堤风光、汉江系列、红色景点等等,我都画过。这些年,我画了20多本速写本,共1000多幅画。”
郑裕喜的作品多次在省、市美术作品展中展出。2019年,他的国画作品《东荆小景》参加湖北省美术作品展,国画作品《水乡揽胜》参加武汉市第十五届美术作品展。2017年,他加入武汉市美术家协会;2021年,又成功加入湖北省美术家协会。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如今,郑裕喜的身影依然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用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着这片土地上的丰收喜悦,续写着他与潜江、与绘画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