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套种的200亩工业辣椒长势比预期更好,月底机械化采收后直发武汉,预计纯利润超过20万元!”种植户、村党员杨晓宏难掩喜悦。他积极流转村集体果园的闲置土地,在梨树下发展工业辣椒种植,全程按照技术规范操作,更依托与中椒集团签订的订单协议,彻底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
城山村的套种模式,源于村“两委”对产业发展痛点的精准破解。2024年,村集体规划种植梨树260亩,以及橘树、李树共40亩。为缓解果树生长周期长、管护成本高的压力,村里一方面积极争取60万元配套资金,并自筹5万元建成自动化喷灌系统,实现300亩果园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另一方面,有序流转林下闲置土地,既盘活了资源,又降低了管护支出。“去年仅果树日常管护就支出近4万元。土地流转后,果树得到更精细的管理,村集体还多了一笔收入,真正实现了双赢。”城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涛介绍。
在土地流转的带动下,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除杨晓宏的辣椒基地外,其余空地都流转给了种植大户韩冠,用于发展贝贝南瓜种植。110亩南瓜预计亩产达3000斤,今年收益有望突破25万元,产品同样通过订单模式直供山东寿光欧瑞企业。“这里的种植条件得天独厚,明年肯定要扩大规模!”韩冠对今后的发展信心十足。
产业兴旺的红利,正实实在在惠及广大村民。“我年纪大了外出务工没人要,在村里的辣椒地、南瓜地干活,一天能挣80块,今年都挣了快4000元了。”村民张大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据统计,仅辣椒和贝贝南瓜两大产业,已累计带动村内380余人次务工,发放劳务工资超3万元,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田间地头增收”。村集体每年稳定获得土地流转金8万余元,随着明年果树陆续挂果,集体收入还将持续增长。
着眼长远发展,城山村已做好科学规划:考虑到果树挂果后需避免与作物争肥,明年将把套种品种调整为知母及射干等中药材,确保果业与林下经济协同发展。这一动态优化的种植思路,既遵循农业生产规律,更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
近年来,城山村紧扣东宝区农产品加工业振兴战略部署,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创新种植模式,走出了一条“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产业发展之路。如今的城山村,不仅让村集体家底更厚、村民腰包更鼓,更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一幅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