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庙街道长源热电社区成立于2018年8月,作为荆门热电厂“三供一业”移交社区,辖区范围东至江山路,南与杨湾路社区以竹皮河为界,西至荆门东站铁路线,北至江山二路,国土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029户,4260余人。社区“两委”成员共7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4人,其中5人持有社工证。
去年以来,为满足居民需求、提升生活质量,长源热电社区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入荆门蓝天社工参与基层治理,同时引入荆门益动社工成立智慧助老青年志愿服务队,优化“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的融合模式,形成“15分钟服务圈”,特殊群体服务覆盖率达100%,帮扶案例超过3000人次,实现了服务对象的全面覆盖和精准帮扶。通过党建引领和专业社工与志愿者的协同工作,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建强组织堡垒,把牢融合发展“方向盘”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打造“红色引擎”。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党建 + 治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业社工、志愿者、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构建“党总支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联合荆门热电厂党支部、中荆物业、业委会定期召开四方联席会议,形成决策迅速、执行有力的治理体系,为社区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召开四方联席会议
二是党员带头示范,凝聚“能人力量”。在长源热电社区和专业社工组织的志愿服务中,注重党员带头参与。社区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和社区需求,认领相应区域,在矛盾调解、困难帮扶、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
三是引领两新组织,激活“神经末梢”。党组织发挥纽带作用,链接辖区企业、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等资源,为社工和志愿者提供资金、场地、政策支持。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开展联合活动等形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加强队伍协同,打好融合发展“组合拳”
(一)专业社工引领志愿服务。一是赋能蓄力。专业社工负责制定服务计划、培训志愿者、监督服务质量;志愿者负责具体实施服务活动。社工定期为志愿者开展专业培训,包括沟通技巧、服务规范、应急处理等内容,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社工与志愿者的紧密合作,形成互补优势,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二是培育骨干。由专业社工选取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能力水平突出的志愿服务骨干,发挥“传、帮、带”作用。骨干志愿者在社工的指导下,带领新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传授服务经验和技巧,帮助新志愿者快速成长。同时,骨干志愿者还参与服务项目的策划和组织,为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贡献力量。三是成果转化。在专业社工的指导下,设计“一老一小”“助残帮困”“环境整治”等专项服务项目,整合社会资源,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通过项目化管理,确保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效果评估。

“老徒弟爱心公社”义剪志愿服务队
(二)志愿服务助推社会工作。一是志愿队伍多元化。通过专业社工引领,长源热电社区积极组建和培育了十个多元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包括“老徒弟爱心公社”义剪志愿服务队、“心语心愿圆梦小组”志愿服务队、智暖银龄”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队、“俏夕阳”艺术团、“环保先锋”志愿服务队、“平安守护”志愿服务队、“健康使者”志愿服务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助残帮困”志愿服务队等,囊括了社区服务的方方面面;二是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源热电社区“红管家”队伍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守护平安稳定、维护环境卫生等工作,切实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特殊群体(如失独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工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例如,为失独老人定期上门陪伴,为困境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为残疾人提供生活便利服务。三是活动品牌化。“一路上有你,幸福共相伴”长源热电社区金婚纪念活动,用镜头定格最美爱情,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后在荆门市多个社区推行,“冬至金箔画,温暖在长源”,通过别开生面的金箔画制作活动,让传统节日与非遗艺术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逐步形成专业社工引领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助推社会工作的互动局面。

开展冬至金箔画,传承非遗活动
(三)党员干部发挥示范效应。一是担任领导职务。鼓励有能力、有威望的党员在社会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如队长、组长等,发挥党员的组织协调和引领作用。例如,在“老徒弟爱心公社”义剪志愿服务队中,党员担任队长,负责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带领队员更好地开展服务活动。二是参与服务活动。党员积极参与到社会组织的各项服务活动中,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智暖银龄”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中,党员志愿者主动承担教学任务,耐心地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三是提供资源支持。党员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为社会组织争取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例如,有的党员联系企业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赞助,有的党员捐赠书籍、文具等物资,为社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社区“以老助老”爱心志愿服务队
优化工作机制,夯实融合发展“压舱石”
(一)搭建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双轨联动,构建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的信息中枢。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智慧平台发布需求信息、服务活动预告、志愿者招募等信息。实现“居民点单—社工派单—志愿者接单”闭环管理,数据同步至社区社工站分析,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和居民满意度。
(二)创新多元评价机制。构建“三维立体化”评价体系,实现专业社工督导与志愿服务激励的深度耦合。通过评选厚道联户长,进行专业赋能评价;评选积分之星,开展量化激励评价;评选点赞之星,深化情感联结。既保障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又激活居民参与的内生动力,2024年社区志愿服务时长同比提升65%,矛盾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1%。

开展积分兑换活动
(三)深化宣传引领机制。一是畅通网络宣传渠道。打造“云端”服务矩阵,依托社区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定期推送社工服务动态、志愿活动招募信息,提高居民对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二是丰富线下宣传内容。深化服务内涵渗透,结合“学雷锋月”等节点,开展“社工服务进万家”“志愿集市”等活动,通过展板展示、现场咨询、互动游戏等形式,增强居民对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认知和理解。三是创新地域宣传载体。激活社区文化基因,利用社区黑板报、创新海报通知、广场LED屏等流动载体,循环播放服务宣传片,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
创新特色项目,共绘融合发展“新场景”
通过整合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项目,以“掇多益善”志愿服务为契机,打造多个志愿服务场景,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如“老徒弟爱心公社”“智暖银龄”“学雷锋集市”“黄手环行动”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学雷锋集市志愿服务队
在老徒弟爱心公社义剪项目中,长源热电社区创新“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模式,20余名“银发志愿者”每月定期开展两次义剪活动,为卧床、独居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共开展78次义剪活动,累计服务达5400人次。如今的“老徒弟”走出长源热电社区,该服务模式拓展至周边5个社区,形成了良好的文明效应。
在智暖银龄项目中,由社工+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队,通过每月一次公益课堂、每周一次“流动课桌”形式,教辖区老人玩转智能手机,跨越数字鸿沟,累计服务2400余人次。

社区智暖银龄智慧助老服务队开展流动课桌
在“黄手环行动”专项中,荆门益动社工通过邀请荆门中心医院的专家,向社区居民详细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提升居民对该疾病的认知。一年内,荆门益动社工组织荆门职业学院学生志愿者们为社区内的300位老年人免费发放黄手环和黄手表,小小黄手环,点亮了老人的回家路。

开展黄手环行动,为辖区老人讲解如何使用黄手环
面对复杂的基层治理难题,长源热电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社工提供专业赋能,志愿者凭借广泛群众基础,协助社工开展工作,提高居民参与度和支持度,两者互补形成“1 + 1>2”的治理合力。下一步,社区将结合实际,继续发挥好各方力量,培育更多惠民利民项目,推动社区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通讯员:程路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