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在荆门市掇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暑期防电信网络诈骗安全小课堂”正在开展。在掇刀区民政局、团区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导下,区志愿者协会特邀掇刀石派出所的警官为辖区30余名留守、困境、流动儿童上了一堂“干货满满”的反诈必修课。
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为何聚焦“暑期儿童防诈”?这些风险要警惕!
暑假是孩子们放松身心的“快乐时光”,却也是诈骗分子的“作案高发期”。近年来,针对儿童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从“游戏充值返利”“虚假中奖”到“冒充熟人借钱”,甚至利用孩子的单纯诱导其参与“跑分”“洗钱”,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很多孩子对网络风险缺乏认知,容易因贪心、好奇或轻信他人而上当。”活动主办方、掇刀区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不仅自己‘不被骗’,还能成为家庭里的‘反诈小卫士’。”

胡警官“拆招”:这些骗局,孩子和家长都要懂!
作为长期扎根一线的民警,胡警官结合近三年本地真实案例,用“动画+情景短剧”的形式,为孩子们梳理了三类高发骗局,并送上“防诈口诀”:
游戏/社交类 “免费皮肤”“代充皮肤”是陷阱!
“小明在游戏中收到私信,对方说‘扫码领限定皮肤,仅限前10名’,小明没多想就用自己的微信扫码,结果银行卡被转走800元……”胡警官播放了一段自制的“反诈小剧场”,还原了这一常见场景。他提醒孩子们:“游戏内的任何‘免费福利’‘低价代充’都不要信!涉及转账、扫码的一定要告诉父母!”
兼职/刷单类 “足不出户赚零花钱”是套路!
“暑假想帮家里分担?网上刷单日赚200元!”针对部分孩子想“勤工俭学”的心理,胡警官特别强调:“所有‘先垫付、后返款’的刷单都是诈骗!正规兼职不会要求你先交押金或转账。”他还现场教孩子们识别“虚假招聘平台”的特征——“没有正规资质、要求私下交易的,坚决远离!”
冒充类 "我是你妈妈同事” “老师要收资料费”要核实!
“骗子可能会盗用家长的微信、QQ,以‘交补习费’‘垫付医药费’等理由让孩子转账。”胡警官支招:“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通过电话或当面和父母确认!哪怕对方说‘别让妈妈知道’,也坚决不转账!”
“我来考考你! ”互动课堂,反诈知识“入脑入心”
为检验学习效果,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反诈知识快问快答”环节。“收到陌生短信链接,应该怎么做?”“网友约你线下见面,正确的做法是?”面对问题,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有的甚至能说出“不点击、不透露、不转账”的“三不原则”。
“原来‘帮人扫码’也可能违法!”12岁的小宇课后说,“我要把今天学的告诉奶奶,她总说网上有很多‘便宜货’,现在我知道要提醒她小心了!”

“今天的课堂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活动尾声,志愿者为孩子们发放了“防诈宣传单”,背面印着胡警官总结的“暑期防诈小贴士”:“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这个夏天,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假期,更愿“防范于心,反诈于行”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守护家庭和社会的“小小反诈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