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奶奶已经103岁了,还能手术吗?”家属焦急的询问中,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在荆门市人民医院打响。
面对超高龄患者突发嵌顿疝的危急情况,在胃肠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ICU)、手术麻醉中心等多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密协作与精心照护下,最终让老人转危为安,术后第7天康复出院,再次印证了“生命无价,医学无界”的信念。
103岁方奶奶因突发右侧腹股沟区难复性包块4小时,伴有腹部胀痛,出现恶心、呕吐不适症状被紧急送医;检查发现嵌顿内容物为部分肠管,并随时有肠管缺血坏死的可能。传统观念认为:“超高龄=手术禁区”,但若不手术,老人将面临死亡。
面对这位超高龄患者,急诊科快速响应、分秒必争,立即启动应急绿色通道——
第一个10分钟,完成术前评估及相关检查项目(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心电图等);
第二个10分钟,完成多学科团队讨论,各司其责,并与患者家属知情告知(胃肠外科、麻醉科、ICU、影像科);
第三个10分钟,术前准备(容量管理、胃肠减压、导尿、备皮等);
30分钟内,由急诊医护直接护送患者至手术室。
多学科“攻坚战”
麻醉护航:手术麻醉中心针对超高龄麻醉风险,制定精细个体化方案确保术中麻醉稳定;
手术突破:胃肠外科医生急诊手术在“腹腔镜下行嵌顿性股疝松解还纳术+肠粘连松解+股疝修补术”,历时约60分钟完成复位及疝修补;
围术期管理:术后老人转入重症医学科(ICU)。ICU团队24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精准调整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呼吸康复计划及改善心功能,为老人的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生命支持保障。

▲腹腔镜下术后仅留下几个小孔
康复奇迹
术后第二天,方奶奶病情稳定后转至普通病房,在胃肠外科医护团队的无微不至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入科后立即指导患者床上运动,锻炼肺功能,术后3-5天循序渐进,逐步恢复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七天康复出院。
术后护理是康复的关键,胃肠外科护理团队组建“特护小组”,针对老人高龄、基础疾病多等特点,实施全方位守护:
①精准监测: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动态调整补液与镇痛方案;
②快速康复:早期床上活动、康复车辅助床边活动、物理预防血栓、个性化营养支持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③心理关怀:护士们轮流陪老人聊天,用家人般的温暖缓解其焦虑。

出院当天,科室还为她准备了“百岁康复礼包”,包含疝气健康宣教手册及24小时咨询热线。“本以为奶奶挺不过这一关,是你们用超高的技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创造了奇迹!”家属送上锦旗时哽咽道。

从急诊手术到ICU监护,从专科护理到康复出院,这场跨越科室的生命守护,展现了我院在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上的卓越实力。这场生命接力,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初心,也彰显了现代医学突破年龄禁区的无限可能。
健康科普
1.疝气(俗称“小肠气”)是指腹腔内的脏器(如肠管、网膜等)通过腹壁薄弱处向外突出,形成可见或可触及的包块。腹股沟区是疝高发部位。
2.哪些疝气的危险信号要警惕?
可复性疝:平躺时包块消失,站立或咳嗽时再现,通常无痛——需择期手术。
难复性疝:包块无法回纳,费力时更加明显,偶有腹部胀痛等不适——需尽快就医。
嵌顿疝(紧急):包块突然变硬、剧痛、无法推回!伴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可能是肠管卡住缺血,延迟处理可致肠坏死、休克。
高危人群:老年人、慢性咳嗽者、便秘者、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孕妇、肥胖者。

3.如何预防疝气?
减少腹压增高因素:
- 避免长期咳嗽(如吸烟者需戒烟)
- 防治便秘(多膳食纤维,勿用力排便)
- 前列腺增生患者及时治疗排尿困难。
增强腹壁肌肉:适度锻炼(如平板支撑),但避免突然负重。
术后患者:避免3个月内提重物,使用腹带保护。
阅读延伸:在我科平均每年各类疝手术约180例,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年龄103岁;我科承担院内小儿疝日间手术的开展,24小时内极速康复出院,成人疝4-5日精准康复出院。
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简介
荆门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现有3D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胃十二指肠镜等先进仪器设备。全面开展胃肿瘤、结直肠肿瘤规范化治疗,复杂胃、结直肠癌的扩大根治术;年均完成胃肿瘤、结直肠肿瘤根治术100多例,率先在荆门地区规范化开展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术、NOSES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率先在市内开展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包括TAPP及TEP术式)、巨大切口疝、食管裂孔疝等;在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的外科治疗在荆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咨询电话:0724-6903757(医生办公室)
0724-6903717(病区护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