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抗战十年”是关乎民族存亡的壮烈史诗;而在医疗的战场上,一位普通患者与疾病长达十年的斗争,同样演绎着坚韧与希望的故事。
72岁的易奶奶,已与肝内胆管结石鏖战了十多个春秋。六次手术的沉重打击,让她的身体千疮百孔,也逐渐消磨了她继续抗争的勇气和信心。
近期,易奶奶的病情再次急剧恶化,在剧痛的折磨下,她来到荆门市中心医院北院区普外科寻求救治。科室负责人潘乐玉主任第一时间为她安排了全面检查,CT结果显示,易奶奶肝内胆管结石的状况不容乐观。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在肝脏内部胆管中形成的结石。这些结石会阻塞胆管,就像交通堵塞一样,导致胆汁无法正常输送,进而引发胆管阻塞、黄疸、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甚至可能恶化为胆管癌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得知又要进行手术,易奶奶满脸忧虑,她无奈地叹息道:“我年纪这么大了,做了这么多次手术,现在一听到‘手术’两个字,心里就直发怵。”
潘乐玉主任轻轻握住她的手,温言安慰:“易奶奶,您别担心!只要按照我们的建议,好好补充营养,控制好血压和血糖,剩下的就交给我们专业的医疗团队。我们会全程守护您的健康,一定确保手术顺利。”
这番贴心的话语,如同一缕暖阳,渐渐驱散了易奶奶心中的阴霾。
考虑到易奶奶高龄且病情危重复杂,潘乐玉主任立即向有着丰富肝胆外科经验的院长助理、资深肝胆外科专家王志刚寻求支持。王志刚院助迅速统筹协调,集结了普外科、麻醉科、营养科、影像科以及护理团队,组建起一支多学科诊疗“攻坚战队”。从术前全面精准评估,到术中严密监护,再到术后科学康复,王志刚院助带领团队为手术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全方位筑牢手术安全防线。
在将易奶奶的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手术条件后,北院区普外科手术团队以最快速度敲定了手术方案和时间,大大缩短了易奶奶的等待和住院周期。经过约七个小时的精细操作,手术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护理团队立即启动超前镇痛方案,最大程度减轻易奶奶的术后疼痛。第二天,护理人员便耐心指导易奶奶尝试下床活动。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到如今能借助助行器在走廊悠然散步,易奶奶逐渐重拾康复的信心。
潘主任,真的太谢谢你们了!为了我的手术,你们开了那么多会,忙前忙后,连走路、吃饭这些小事都手把手教我,你们的细心和负责,我打心底里感激!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也要相信自己,保持好心态,这样才能恢复得更快!
如今,在易奶奶坚定的意志和医疗团队跨学科联合诊疗的共同努力下,她的病情正朝着好的方向稳步发展。这场长达十年的生命“抗战”,不仅展现了个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更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攻克复杂病症时的强大力量。

肝内胆管结石预防与就医指南
预防措施
科学饮食:坚持低脂高纤维饮食,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促进胆汁正常排泄;每天保证1500-2000ml的饮水量,稀释胆汁浓度;保持规律三餐,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防止胆汁淤积。
疾病管控:及时治疗胆囊炎、胆管炎等胆道感染疾病,避免炎症引发结石;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肥胖人群需将 BMI 控制在24以下。
健康生活: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胆汁代谢;戒烟限酒,减少对肝胆系统的不良刺激。
高危筛查:有胆石症家族史、肝硬化或胆道先天畸形等高危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就医信号
肝内胆管结石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定期体检是预防病情恶化的关键。一旦出现以下症状,需及时就医:右上腹隐痛或胀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不明原因的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反复发热、寒战;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通讯员:陈子欣)
荆门市中心医院北院区普外科
地址:荆门市中心医院北院住院部8楼
科室电话:8665002
科室负责人:潘乐玉 15872927834
护理负责人:张维 1377407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