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能将昨日之深渊,化作今日之浅谈,谭照阳便是其中之一。

在黑暗中忍耐,亲情带来希望的光
65岁的谭照阳,在19岁那年失去了站立和行走的能力。“那年我在生产队任出纳会计,短短8个月间,在公社的多项比赛、考核中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感觉自己大展拳脚的时候来了。”谭照阳回忆道。但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带领乡亲们卖粮的过程中,背着粮包上堆时,跳板突然滑落,他从7米多的高处跌落,当场昏迷不醒。
此次摔伤,导致谭照阳腰胸呈压缩性骨折,脊髓神经受伤。此后由于病情的原因,家人和他先后多次前往北京、武汉、荆州等地进行治疗,6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10多次手术。但最终,还是只能接受与轮椅相伴一生的结果。
那颗少年意气风发的心,被黑暗、恐惧、绝望包裹。“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不管是转院车程中对身体的极限挑战,还是治疗过程中动辄十多个小时的致命考验,都让我无数次产生过放弃生命的念头,但我的大姐却一次又一次将我从悬崖边拉了回来。”说起这位大姐,谭照阳的眼中泪光闪烁。
谭照阳父母育有3个女儿和1个儿子,他是最小的弟弟。大姐名叫谭照梅,比他大9岁。母亲早早离世,身为长姐,谭照梅便担起了照顾妹妹弟弟的责任。在谭照阳卧床治疗的6年间,她几乎全身心扑在医院。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谭照阳成了同房的脊髓损伤病友中,唯一一个没有患褥疮的人。
“你总觉得拖累了我,但我不这么想。命运对你不公平,我对你只有疼惜。只有你活着,我们才不会有失去亲人的痛苦,我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我愿意一辈子照顾你。”大姐的话,为当时心灰意冷的谭照阳,带来了一束希望的光。如今,这一句承诺,谭照梅已经信守了46年。
以不屈的意志为车轮,坑填满了就是路
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重要。在医院经过6年的治疗后,谭照阳病情稍稍好转。出院后,在家人的陪伴和帮助下,他慢慢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谭照阳开始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
自有羽翼,便不惧枯枝。谭照阳有良好的书法功底,他想到了刻字。但刻字要学会反字,没有人教,也没有现成的模板,他要从头学起。他的学习办法,是将一面镜子放在左边,把新华字典放在右边,他从镜子里面看着反字练习刻写。为了提高刻写速度,把手戳了一百多刀,才练到了二分半钟刻一枚私章的能力。根据顾客的需要,他又将行草隶篆等字体练得样样精通。

普通人学艺尚觉辛苦,行动不便的谭照阳更是如此。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带来的身体上的痛楚,以及肢体协调性受损造成的挫败感让他倍感劳累。他将李大钊的名言“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以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以由劳动解脱”书写悬挂于房中,以此来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一门手艺不足以支撑我立足,我又托人帮忙买来《钟表结构与维修》这本书,自学了钟表维修。”谭照阳不仅将书中描写的手表的结构原理、常见的100多个故障都背诵下来,还买来一块旧表,反复练习装、拆、维修技巧与速度。此后,他又陆续自学了多门手艺。
创业之初,谭照阳经历了父亲的劝阻、缺乏创业资金、没有顾客来源等困难。1986年,他成功向镇信用社贷款250元,花180元购置白铁,70元买来石棉瓦,搭建了一间小木屋,以此开启了修表刻字店的创业之路。当时,镇上有许多家庭的子女在外地当兵,而父母却不识字。谭照阳便想到一个法子,用免费代写家书来吸引顾客。这个办法果然奏效,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他的字写得好,生意也慢慢打开了。
创业第六年,谭照阳有了一笔积蓄。他便花3万元买下镇上一栋旧平房,后又追加投资7万多元,将其改造成了一栋拥有三个门面的楼房,开始经营钟表、眼镜、微型电器等业务,还聘请了3名员工。结清员工工资后,每年还能有一笔稳定可观的收入,成为当地创业的典范和残疾人的榜样。
生活趋于稳定,谭照阳也顺利结婚成家,日子似乎越来越好。然而命运似乎在他身上总是明目张胆的不公平,磨难并未就此结束。一场失败的婚姻让他人财两空,不久后父亲也年迈去世。2008年,47岁的谭照阳在为父亲上坟的途中,又意外从轮椅上摔下,导致左腿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
此次治疗后,医生对他下了“死命令”,不能再长期久坐,两三年内只能静养。此前,为了店铺的货物紧跟潮流需求,谭照阳经常请人背着他到武汉、仙桃等地亲自选货。经此一摔,便再无法进货。身体越来越吃不消,他不得已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卖掉老家的房子,来到荆门城区生活、治疗。
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为更多的“淋雨者”撑伞
苦难既然将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我便在这悬崖边坐下来,顺便看看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谭照阳喜欢唱歌,他家附近便是市体育文化中心,平时有很多中老年歌友在此唱歌、演奏。一次偶然间,他发现大家使用的歌谱上面,印刷字体特别小,还有许多地方不准确。于是,他便萌生了为歌友们手抄一本歌谱的念头。
因无法久坐,谭照阳整整花费了四年半的时间,精心手抄了《和谐之声》《中国梦》两部歌曲集,其中收录了300多首歌曲的曲谱及歌词。歌谱一经出版,便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尽管身体有残疾,但谭照阳的音乐才华和对生活的热情让许多人为之动容,也深受鼓舞和激励。

谭照阳表示,脊髓损伤者的大脑不能支配下肢,是残疾人当中最痛苦的群体。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受伤前都有体面的职业和生活,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自主创业者等,因车祸、医疗等意外事故突然受伤,一时间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会将自己封闭在家中,失去生活的信心。他十分理解这些肢残伤友的心情,并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帮助更多的肢残人重新振作,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让生命继续发光。
2016年,借政策东风,谭照阳努力推动肢残患者伤友小组的建立,并希望以此来为建立希望之家而打下基础。如今,伤友小组从创立初期的40多人,发展到现在已有近百名伤友,大家借助团队力量,互帮互助,互相学习,逐渐走出了痛苦的阴霾,开始新的生活。
此外,谭照阳还在荆门市残联文化艺术协会、肢体残疾人协会等多个部门任职,用他的能力和经验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服务。

对于即将在荆门市掇刀区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肢残人轮椅马拉松赛事”,谭照阳充满期待,并参与到有关节目的排练。他表示,这场赛事是对来自全国各地轮友的尊重。节目的演出方式,生动诠释了“残健融合”的理念,折射出当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温暖光芒,令他充满期待。希望轮友们在赛道上碾碎困难、冲过终点、坚持到底,成为最耀眼的明星。(记者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