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荆门市团林铺镇万志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孵化车间里,46台智能温控设备昼夜运转,数万枚禽蛋正酝酿着新生,刚出壳的鸡鸭鹅苗叽喳欢鸣。肢体残疾的李万志用35年时间,将600枚种蛋的微光燃成百万级禽苗产业,更以"授人以渔"的智慧,为众多残疾人点亮自立自强的人生。

1987年春,16岁的李万志蜷缩在煤炉旁,目不转睛地盯着温度计。三间土屋里,600枚种蛋正在经历21天的生命蜕变。"那时穿短裤都汗如雨下,每天只睡4小时",这位因小儿麻痹致残的青年,用借来的900元创造了首孵5000只雏鸡的奇迹。
从煤油灯控温到智能物联设备,李万志的车间见证着乡村产业的升级之路:2000年引进首台电孵化机,2018年市区残联助其扩建600㎡现代化车间,2019年引入智能温控系统。如今14台大型设备单次孵化30万枚种蛋,年销禽苗超千万只,产品辐射鄂湘豫3省多市。



自己走过风雨,更懂为他人撑伞。自从合作社成立后,李万志便决心帮助众多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冯庙村残疾人夫妇王运训在合作社帮扶下,养殖规模从50只扩展到2000只,年收入突破8万元;双碑村刘艳红通过"车间务工+庭院养殖",年增收2.4万元。这些年来,在李万志的帮助下,先后有十多位残疾人通过养殖脱贫致富。 同时,在市区残联的支持下,李万志建成荆门首个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市助残事业的标杆。他个人先后荣获“全市肢体残疾人养殖致富自强之星”和“湖北省自强模范”称号,荆门市万志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被省残联授予“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称号。
从600枚种蛋到千万羽新生,李万志用半生温热"孵"出共富奇迹。从蜷缩煤炉旁的残疾少年,到托起百人梦想的产业领航者,李万志的故事正如他车间里生生不息的孵化器:永远相信破壳的力量,永远追寻温暖的光芒。(记者 周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