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18日,漳河新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在漳河镇举办2025年首期“助残就业·鹅行动”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来自辖区的40余名残疾人及家属参加培训,通过“理论教学+实地实训+后续帮扶”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助力残疾人掌握鹅类养殖核心技术,实现增收致富。

精准培训:理论实践双驱动 破解养殖“技术关”
此次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鹅苗养殖”这一适合残疾人家庭发展的短平快项目,采用课堂教学、基地实训等方法,系统性传授养殖技术。课堂上,特邀专家围绕鹅苗孵化、成鹅饲养管理、饲料科学配比、疫苗接种规范、常见疾病防治等理论知识结合图文课件与案例讲解,让抽象的养殖技术接地气、能落地。

为增强实操能力,学员们走进鹅养殖基地实地学习。技术人员现场演示鹅舍环境消杀、分阶段喂养技巧及鹅蛋收储管理等实操要点。学员们围绕饲料调整、季节养护、滞销风险规避等提问,专家逐一答疑解惑,现场互动热烈。“以前觉得养鹅就是‘喂点食、搭个棚’,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讲究,这次培训让我心里有底了!”学员王大姐表示。

闭环帮扶:鹅苗配送+技术跟踪 打通致富“全链条”
培训结束后,漳河新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为每位学员免费发放20只优质鹅苗,并联合专业培训机构推出“三项保障”服务:建立技术指导微信群,专家定期线上答疑;每月组织一次实地回访,现场解决养殖难题;对接本地商超、农产品合作社等搭建销售渠道,确保养得好、卖得出、收益稳。“我们不仅要教会大家怎么养,更要解决如何销,真正实现培训—饲养—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新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民生温度:小产业托起大希望 赋能残疾人就业梦
据了解,此次培训是漳河新区推进残疾人就业帮扶的重要举措之一。鹅类养殖具有周期短、易管理、收益稳定的特点,尤其适合农村残疾人家庭发展。通过“授人以渔”式培训,不仅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更点燃了他们自主创业的信心。下一步,新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将持续跟踪学员养殖情况,总结经验优化课程,并计划拓展水产养殖、手工制作等更多适配性培训项目。
随着首批鹅苗落户学员家中,一场“小鹅带动大产业”的助残实践正在漳河新区乡村展开。从“输血”到“造血”,从“授鱼”到“授渔”,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技术赋能,更是一次对残疾人尊严与价值的深度赋能,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增添了绵绵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