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喜报!总数39个!荆门市人民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再创新高)
2025年4月7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公布2024年度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名单,荆门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康复医学科、整形美容科、病理科、临床护理、放射影像科、超声医学科、临床药学等 8 个学科成功通过评审,除整形美容科、康复医学科、临床护理为复评外,其余为新增。至此,荆门市人民医院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再创新高——总数增至39个。

图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名单通知》部分截图

肾内科
荆门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由肾内科住院病房、血液净化中心Ⅰ区、血液透析中心Ⅱ区、腹膜透析中心、专科门诊组成,是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荆门市甲级临床重点专科、荆门市肾病学会主委单位、荆门市肾病质控中心挂靠单位。
科室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2人。团队成员曾在浙江邵逸夫医院、湖南湘雅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诊疗技术。
专科特色:科室常规开展肾脏穿刺活检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及维护。擅长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诊治;血液透析自体血管通路及人工血管内瘘建立与维护、动静脉内瘘修复术、超声及DSA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成形术、腹膜透析置管术,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术等手术治疗,医疗服务覆盖本市及周边地区,为众多肾脏疾病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血液透析中心配备现代化医疗及视听设备,配备日本、德国、瑞典透析机113台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CRRT),中心独立血液净化用双级膜热消毒反渗透水处理系统、集中供液装置各一套。
血液净化技术:科室在血液净化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开展了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多种血液净化模式,能够结合多种血液净化模式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肾衰竭、各种毒物药物中毒等危重疾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科室宗旨科室秉承“质量第一,病人第一”的理念,力求以高超技术和优质服务帮助患者解决疾苦,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图为科主任郑启刚为患者行彩超下内瘘球囊扩张术
康复医学科
荆门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荆门市针灸学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是2020-2024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科室设置有康复医学科门诊和住院病区。门诊设有传统康复、现代康复和儿童脑瘫康复区,病区设置有骨科康复、神经康复和传统康复三个专业,设置床位75张。现有医务人员55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25名,博士研究生2名。
在继承、发扬传统康复治疗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引进现代康复人才,添置现代康复设备,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有机结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系统、规范、个性化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骨科康复专业组引进先进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规范的、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手段,是医院骨科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十大建设项目之一;
神经康复专业组针对神经系统损伤患者早期康复全覆盖,特别是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昏迷等重症患者实现临床康复一体化管理;
传统康复专业组主要开展技术有针灸治疗、艾灸治疗、针刀松懈治疗、内热针、银质针诊疗、穴位注射、正骨整脊治疗、肌骨超声引导到的精准治疗等。

图为儿童康复中心
整形美容科
荆门市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是荆门市最大的整形、烧伤、手足、创伤修复、医学美容专科,设有手足外科门诊、创面修复专科门诊、医学美容门诊、激光亚专科门诊和住院病区。
开设整形美容、手足外科、烧伤及创面修复、体表肿瘤整形、激光、毛发移植等亚专业学科,其中整形美容专业连续四次被评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也是荆门最早的临床类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拥有美国、韩国、瑞士等进口设备。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师12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科室带头人黄平担任荆门市医学会整形烧伤与美容学分会主任委员,荆门市整形美容质控中心主任。

图为科主任黄平开展整形微创手术
业务范围:颅颌面部个体化精细化整形(重睑、内眦赘皮矫正术、隆鼻、祛眼袋,改唇形、下颌整形等)、乳房、形体雕塑、生殖器等全身整形美容;各类型烧伤创面、感染创面、慢性难治性创面的治疗;断肢、断指再植术,急、慢性创面带蒂、游离皮瓣修复术,四肢骨折内、外固定术,周围神经、血管损伤修复术,常见手、足部畸形的矫正、后期功能重建;各种皮肤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诊治,耳、鼻、手指、生殖器等器官再造,各种脱发的治疗等。在全省地市级最早开展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是荆门地区开展游离皮瓣移植最早的科室。
近五年,科室主持完成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1项,荆门市科学技术局科研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

图为整形美容新门诊
病理科
荆门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于1997年成立,承担本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及骨髓细胞学的科研与教学以及解释和咨询工作。2000年独立开科,现占地面积约1500余平方米。功能分区科学,安装有先进的新风系统,基本实现了无污染操作。全省同级别医院里开展技术项目达16项。多个项目参加和通过国家级省级室间质控。冰冻切片的业务、诊断质量在全省同级别医院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在荆门地区率先开展HPVE6/7检查业务。
近年来,中心积极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补齐病理服务短板,着力构建全域“1+N”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
科室现有工作人员14名,医师和技师各7名。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5人。硕士研究生6名。
科室现年病检量15000余例。近年来,病理科紧跟学术潮流,不断开拓进取、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8项,成功填补荆门市内该领域技术空白,多项技术达到市内先进水平,使科室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道路。参与国家青年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参与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余项;主持了市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的项目《一种新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建立和应用》获得了湖北省科技成果奖和荆门市人民政府一等奖;发表SCI论文11篇;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近60余篇;编写专著10余本;撰写的论文获得荆门市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

图为病理科
临床护理
荆门市人民医院护理部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贴心的护理服务。
目前,全院共有护理人员1000余名,省级及以上专科护士占比22%,近年来不断强化护士队伍建设,制定了试岗护士、规培护士、在职护士培训及考核计划,建立了《专科护士培养规划》,定期选派骨干赴省内外进修学习。目前有20个护理专业与12家上级医院、9家基层医院建立专科合作联盟。
创新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与APN连续性排班,确保患者从治疗到康复的全周期照护。建立机动护士队伍,灵活应对突发需求,提升服务效率。团队注重人文关怀,通过护患沟通、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诠释护理温度。
此外,护理部积极推进护理科研及服务创新,引入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业务项目。探索延续性护理,不断升级护理信息系统,完成“互联网+护理服务”上线,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都能得到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

图为护士长合影
放射影像科
放射影像科成立于1982年,是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经过40余年发展,中心已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科室。
中心目前共有66名医务人员,其中医师34名,技师23名,护士9名,研究生4名,正高职称4名,副高职称13名,人才结构合理。科室配备DR类设备11件套、CT机5台、磁共振3台,其中320排超高端CT和3.0T磁共振是荆门市最高端的影像检查设备。每年检查量超过23万人次,增强检查超过1万人次,普通检查当天做,增强检查不超过第二天,门诊报告工作时间2小时内完成,住院报告不超过24小时,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患者的检查要求。
目前,科室可开展全身所有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包括所有组织器官的平扫、增强及血管成像,可以开展CTP、PWI、DWI、DTI、SWI、MRS等功能成像,可以开展乳腺、心脏、胃肠等复杂部位的影像学检查,为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精准依据。

图为3.0T磁共振
超声医学科
荆门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成立于1980年,是荆门市乃至湖北省较早开展临床超声诊断与介入超声的医疗机构之一,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荆门市临床重点专科(甲类),荆门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荆门市超声影像诊断与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2018成为湖北省妇幼联盟单位,2019起承担湖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荆门市)工作,并获评优秀单位。
科室具有良好的人才梯队和团队精神。现有医护人员24人,其中医生21人,研究生2名,有高级职称11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护士3人。青年医师多具有国内一流医疗机构培训经历,多人在国家级、省、市级超声专业学会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青年委员,近年来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核心期刊文章多篇。

科室拥有先进的超声仪器,包括GE VolusonE10、PHILIPS EPIQ 7C、PHILIPS EPIQ 7、PHILIPS EPIQ 5、Samsung XW80A、Samsung WS80A、声科AixplorerV、Mindray R9等20余台,配备多种先进的成像软件。
科室能够开展三级医院所有技术项目,包括:腹部超声、妇科超声、产科超声,腔内超声(经直肠、经阴道)、小器官、心脏、血管、介入超声(组织活检、囊肿硬化治疗、各种穿刺引流、肿瘤消融等)、超声造影、经食道心脏超声,胃肠超声、肌骨超声。科室率先在荆门市开展超声造影、妇产科三维超声成像、经食道心脏超声及胃肠超声等。

图为孕产妇超声检查
临床药学
药学部于1980年与医院建院成立,是集药物供应管理、临床药学服务、医院制剂生产和药学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技部门,是湖北省临床药学重点专科、荆门市临床药学质控中心、湖北省临床药师培训管理中心荆门分中心、湖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中心荆门分中心、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湖北省人民医院临床药学联盟成员。荣获湖北省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先进工作单位等荣誉称号。
药学部现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68人,其中主任药师6人、副主任药师18人、硕士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61人,构建了老、中、青合理的人才梯队。
药学部下设药品供应、药品调剂、临床药学、制剂生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等10余个部门,建立了全面的药事质量控制体系,实行一院多区一体化管理。
药学部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共12人次在省级学会下二级学会任职,15人次在市级学会任职,专职临床药师11名,服务范围涵盖二十余个临床科室,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住院药学诊查服务。拥有治疗药物监测实验室(TDM),可对丙戊酸、万古霉素等多类药品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精准指导安全用药。
近年来,药学部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主办国家级继教项目8项、省级继教项目6项。承担省、市级课题14项,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多篇论文获荆门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图为药师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