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胎十月,一朝分娩
新生命的诞生,本是一件大喜事
然而,
宝宝一出生就在鬼门关徘徊
发不出一丝哭声
心率、呼吸全无
这让父母情绪一度崩溃
10月3日凌晨,外院手术室
面色苍白、无呼吸、无心率……刚一出生的宝宝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凌晨,一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宝宝降生、无生命体征,当地医院经窒息复苏抢救处理,APgar评分为1分钟0分,4分钟3分、7分钟6分(APgar评分又叫阿氏评分,评分8-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4-7分的新生儿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气管插管、正压通气、胸外按压、给予肾上腺素……”一系列的复苏抢救持续了10余分钟,心率虽恢复至100次/分、自主呼吸逐步好转,但四肢仍松软无力,诊断为新生儿重度窒息,病情不容乐观。
图为急危重症新生儿转运救治
生死攸关,“时间窗”刻不容缓
囿于新生儿救治技术条件,3小时后患儿被紧急转入荆门市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了解到宝宝因“宫内窘迫”剖腹产,出生时羊水Ⅲ°污染、脐带扭转呈螺旋状、无自主呼吸/心跳,经脑电图监测及全面评估,判断宝宝存在缺氧缺血性脑病,如不及时有效救治,患儿随时可能因重度窒息直接导致死亡或者发生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短时间内、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并达到神经保护的效果,传统的救治方法、效果不佳,“亚低温”技术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手段。”荆门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刘莉表示,亚低温治疗是解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方法,即在6小时“时间窗”内将脑部温度降低2-5℃,并持续72小时以上可大大减轻大脑迟发性能量衰竭导致的脑细胞凋亡,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
新生儿科团队评估后认为患儿符合亚低温入组条件、无施行亚低温治疗禁忌症,通俗地说,就是将宝宝放入治疗箱中“冷藏”起来,降低一定的体温进行治疗。
小科普
“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将患儿体温控制在低于正常体温(但不低于32℃)的治疗方法。通过降低体温来减缓新陈代谢,减少氧气消耗,从而达到保护脑神经细胞、减轻脑损伤的目的。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等病症。
健康守护,“亚低温”助力新生
为什么要将宝宝 “冷藏”起来呢?“适度的‘冷’,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宝宝是一把‘保护伞’,可以助其度过缺氧的难关。”刘莉介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存活的宝宝也会出现脑性瘫痪、癫痫、孤独症、严重视力和听力损伤等相关后遗症。亚低温治疗既可减少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而且不会有严重的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助安全的治疗手段。
图为“亚低温”治疗中……
10月3日凌晨,新生儿科主任刘莉立即组建起“亚低温”救治小组,第一时间为出生后不到4小时宝宝施行了亚低温治疗——将患儿体温降至34℃左右,降低脑代谢率及脑耗氧量,使脑细胞结构破坏尽量减轻,同时还能够促进脑组织细胞功能及结构修复。
亚低温治疗分为降温、维持低温以及复温三个阶段,接下来的72小时尤为关健。体温波动不得大于1℃,谨防休克、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复温后脑水肿加重、压疮、肺部感染……亚低温技术的实施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和细致的临床护理,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考验着救治、护理团队。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最佳效果,还会让宝宝的病情雪上加霜。
图为新生儿科“亚低温”治疗医护团队全力以赴
“在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同时,我们还实施了心电监护、脑功能(脑电)监护、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中心静脉置管营养支持等监护和治疗。”刘莉表示,每隔1小时监测一次体温、血压,每隔2小时变动1次体位,每隔4小时检查1次皮肤,每一班医护组都全程监护,24小时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并随时检查瞳孔、反应、肌张力等变化……
在荆门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精心照护下,亚低温治疗3天(72小时)后,随着慢慢恢复体温,宝宝顺利完成了亚低温治疗,逐渐苏醒的宝宝四肢肌张力、反应趋于好转,每一点变化牵动着医护团队的心,每一次进步都让大家倍感欣慰。
图为家属通过探视系统关注宝宝情况
带着父母和医护团队的期待,宝宝平安度过了最艰难、最关键的72小时,并在亚低温治疗后的两天成功撤掉了呼吸机辅助。经过半个月的住院后续治疗,患儿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及磁共振复查结果较以往重度窒息患儿明显减轻。目前,患儿各方面恢复情况良好。
刘莉 主任医师
荆门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伦理与医患沟通专委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湖北省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新生儿专科联盟常委、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出生缺陷防治分联盟委员、荆门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荆门市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荆门市儿童保健专科联盟理事、荆门市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