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身着迷彩短袖的郑先耀,每天都穿梭于棋牌室、理疗区与幸福食堂之间。他俯身询问老人起居,招呼下棋的长者用餐,转身又细致检查当日菜谱——当有人喊他“老郑”,轮椅上的婆婆总会笑着纠正:“这是咱们的‘养老大使’郑先耀!”
军旅底色
把“冲锋在前”刻进骨血
十二年火箭军工程兵生涯,郑先耀早已将军人本色熔铸进生命当中。在阴暗坑道里扛水泥、打风钻的日子里,他始终冲在施工最前线。即便被坠石砸中头部缝了六针,他也坚持不离岗位。“为国防工程奉献,是当兵时最朴素的信仰。”这段岁月,浇筑了他知重负重的赤子之心。
2004年脱下军装时,本可享受安置待遇的他,选择了自主创业。“我是老兵,得顾全大局作表率。”他从无人看好的修脚行业起步,面对“当兵回来干这个掉价”的质疑,常在打烊后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你是共产党员、退役军人,必须顶住!”凭着军人的韧劲,“新派修脚店”从一间小店发展为拥有4家直营店、40余家加盟店的国家级先进个体工商户。
公益转向
从“修脚”到“修心”的人生扩容
“创业有成后,心里总是空落落的。”郑先耀这样解释2016年创办“新派修脚志愿服务队”的初心。在千百次为老人义务修脚的过程中,他找到了更深沉的满足:“减轻卧床老人的疼痛,听独居老兵讲战斗故事——这种精神富足,远胜物质回报。” 有老人感慨:“郑师傅修的不是脚,是晚年的一口气啊!”
2022年接手建设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时,质疑声再次响起:“一个修脚师傅能管好养老院吗?”他拿出当年在坑道里攻坚克难的劲头:深夜研读养老护理教材,白天优化服务动线,苦学考取养老护理员证和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资格。随后,他创新性整合资源:将三层小楼打造成“无围墙养老院”,推出十元营养餐,把免费理发、艾灸服务纳入“五分钟便民圈”,每周四天开设模特走秀、腰鼓舞等兴趣班。
对军烈属的关怀,更显这份公益的温度。一位需照顾两位老人和初中孩子的军嫂求职无门,他当即安排她在店里工作,还让她边工作边学技能。“为他们尽责,是军人的良心。”军旅生涯的袍泽之情,让他的公益之路有了更深的根系。
初心不改
在服务中汲取前行力量
“工作与公益其实是一体两面。”望着下棋的老人,这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说,“小店让我有余力助人,公益让我更懂经营的温度。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永葆吃苦耐劳、冲锋在前的军人底色。”
如今,获得“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数十项荣誉的郑先耀仍步履不停。修脚刀在指尖翻转,迷彩短袖在养老中心长廊穿行。被问及为何坚持终身学习时,他的回答简单而深刻:“每一次服务中,老人投来的信任目光,都是我前行的永恒燃料。”
这把曾修理脚茧的刀 正为无数晚年人生 修理出温暖而体面的生命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