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葡萄,颗颗都跟乒乓球似的,收购价还高,以前是真不敢想!”近日,在周矶管理区红旗社区戴湖2队的葡萄园里,果农彭文林站在葡萄架间,捧着一串沉甸甸的深紫色巨峰葡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脚下肥沃的土地上。
眼下正值葡萄园丰收季浓郁的果香弥漫在空气中彭文林穿梭在葡萄架间左手轻托葡萄藤,右手持弯头剪动作娴熟利落“咔嗒”一声脆响又一串足有两斤重的葡萄落入竹筐
谁能想到,这片硕果累累的葡萄园,曾让种了20多年葡萄的彭文林满心苦涩。过去,他坚信“多产多收”,夏黑、巨峰、阳光玫瑰一茬茬种植,藤上果实密密麻麻,亩产高达4000多斤。但收购商总是摇头:“太小太挤,甜度不够,不耐储存,每斤顶多给2元。” 最艰难的一年,雇人采摘半月,扣除成本后仍亏本。
转机出现在5年前。彭文林发现部分果农的葡萄卖到每斤6元仍供不应求,便前去讨教,得知了疏果的秘诀后,他聘请云南疏果团队,引入“减法”理念,一株藤只留8到9串葡萄,每串疏掉畸形果、密集果,最多留50颗。
“第一剪下去,心都在抖。”彭文林回忆首次疏果时的情景,手不停地抖,剪刀碰着果粒就缩回来。他偷偷留了3株不疏果来对比。收获季,疏过的葡萄串每颗葡萄比鸡蛋还大,没疏的依旧瘦小,这让他彻底信服。
如今他的葡萄园,每串葡萄间距至少30厘米,通风透光,地里施发酵羊粪肥,保水增甜。今年巨峰成熟时品质上乘,收购商直接开价每斤8元。
“以前总想着多结果,现在才懂,葡萄和人一样,得有喘口气的地方。”彭文林感慨道。这5年,他剪掉的不仅是多余的果子,还有“多即是好”的旧念头。
彭文林还热心向周边农户传授种植技巧,推广“控产提质”理念。在他的带动下,戴湖片区葡萄园精品果率从不足30%提升到70%以上,亩产虽降至3000斤,但单价翻了4倍,亩均收益突破2万元。少结千斤果,多赚两万块,彭文林用“取舍”智慧,在葡萄园里书写了丰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