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吹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冲锋号”。连日来,大会精神在市直部门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切实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务实举措迅速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全力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再突破,以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荆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荆州整体提升开放辐射力?
交通枢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和纽带全市今年上半年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01.6亿元同比增长12.7%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181.92万吨同比增长18.2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57万标箱同比增长1.64%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成本洼地”。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平表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坚持“小册子工作法”,密切服务重大项目和企业,持续加大与舟山、成渝等重点地区联系,不断创新联运组织模式,精准支持物流市场主体发展,做优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建设,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扬帆远航,推动我市开放辐射力整体提升,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服务企业只有进行时、没上半年,全市商务系统组织95家次民营企业参加广交会、亚欧博览会等国际展会,有效促进企业出口增长近6亿元。汤光华表示,下一步,全市商务系统将进一步深化“千企百展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组织200家次以上民企“抱团出海”“借展出海”,参加50场以上国际展会,对企业展位费、特装费等费用给予最高70%补贴;在深耕欧美日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东盟、“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助力我市民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今年以来,全市7家企业入选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入榜企业数量全省排名第三,长江大学科技园获评省级绩效考核优秀等次,综合评分排名全省第一;7家省级及以上孵化机构获评绩效考核良好以上等次。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荆州分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如何厚植科技创新沃土,让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造?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夏玉强表示,市科技局将围绕加快打造荆州“23515”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投入撬动、科技人才引领、创新环境优化”六大工程,整体提升创新策源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我市加快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努力当好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磅礴科技力量。有完成时。“这次大会释放出我市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汤光华说。
上半年,全市商务系统组织95家次民营企业参加广交会、亚欧博览会等国际展会,有效促进企业出口增长近6亿元。汤光华表示,下一步,全市商务系统将进一步深化“千企百展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组织200家次以上民企“抱团出海”“借展出海”,参加50场以上国际展会,对企业展位费、特装费等费用给予最高70%补贴;在深耕欧美日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东盟、“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助力我市民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今年以来,全市7家企业入选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入榜企业数量全省排名第三,长江大学科技园获评省级绩效考核优秀等次,综合评分排名全省第一;7家省级及以上孵化机构获评绩效考核良好以上等次。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荆州分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如何厚植科技创新沃土,让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造?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夏玉强表示,市科技局将围绕加快打造荆州“23515”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投入撬动、科技人才引领、创新环境优化”六大工程,整体提升创新策源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我市加快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努力当好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磅礴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