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监督是保障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近期,省纪委监委举办全省县(市、区)纪委书记培训班,强调着力推动健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为基层监督赋能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监督体系直接面向最广大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实现监督全覆盖、无死角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收集最原始、最鲜活监督信息的“传感器”和“瞭望哨”,承载着将上级要求传导落地、转化为具体监督实践的职责任务,具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主干位置。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整合监督资源,优化监督方式,不断推动健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有效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从实践看,当前基层监督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不够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纪检监察监督成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协助引导推动功能,推动党委具体落实全面监督责任,建立各负其责、协同高效的基层监督格局。要持续加强纪检监察专责监督,统筹运用各类监督力量,探索通过巡回驻点监督把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政治巡察、派驻监督“统”起来,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办公,对被监督单位开展政治体检,解决基层监督低效、重复问题,促进基层监督不断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监督点多、线长、面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整合基层纪检监察力量为路径,盘活用好基层监督力量,提升监督能力,充分释放基层监督的叠加效应。要促进“人”的交流,持续推行县级纪委分管案件的副书记易地交流任职,有效破除“关系网”“利益链”“感情牌”等因素的干扰,促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大胆执纪办案。要推进“事”的联动,坚持“县统筹抓乡促村”,健全片区协作机制,组建监督办案协作区,找准协作事项,常态化开展协作,推动监督检查、案件查办、专项治理一体协同。要实现“效”的倍增,推动县级派驻机构力量整合,深度融合监督办案资源,抓深抓实日常监督、科学谋划巡回驻点监督,一体推进审查调查,有效提升监督办案效能。科技助力基层监督是大势所趋,也是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的利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科技赋能为手段,善于运用信息化提升基层监督水平,拓展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着力提高监督实时性、精准性。要积极对接中小学“数字食堂”、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等平台,汇集监管预警信息和群众诉求信息,及时发现问题严重的领域和地方,实施对症整治。同时,要推动信访、民政、住建、医保等行业部门,建立完善行业平台建设,嵌入监督规则,提升行业监管智慧化水平。要积极组建和推广村级事务综合管理平台,优化监督事项,提升平台覆盖范围,打造党的工作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纪检监察专责监督、群众监督的共同平台,推动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基层监督更加有效路径,不断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以高质高效监督促进基层治理、护航支点建设。(方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