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9分。”7月2日,中考成绩发布,看到曾经厌学叛逆的儿子考出理想成绩,肖丽娟喜极而泣,“感谢学校把孩子拉了回来。”
她说的学校是黄冈市程德岗专门学校,鄂东地区首个公办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学校。今年中考,该校29名考生全部过中职线,16人过普高线,5人过市级示范高中线。
离家出走、沉迷网络,结交不良朋友。想起儿子小俊曾经的模样,肖丽娟仍心有余悸,“我们根本管不了,很害怕孩子在外面做违法犯罪的事。”
她的担忧并非多余。市委政法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逐年增加。
保护好未成年人,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安宁,事关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我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为破解“问题少年”家庭管不了、学校管不住、法律管不够的问题,克服财政困难,投入600余万元,于2023年将闲置的黄州区陈策楼镇程德岗小学改建成市公办专门学校,招生规模100人。
今年,为改善未成年人矫治教育办学条件,市委、市政府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再投入900余万元,将黄州区陶店中学改建成二期专门学校,在全省率先形成“一校两区”,对警送生、校送生进行分区分类分班矫治教育。
“我们只用缴纳孩子的基本生活费,学校运行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今年2月,肖丽娟将小俊送入程德岗学校陶店校区。在每月一次的探望中,她欣喜地发现小俊精气神足了,长壮实不少,言谈中还会主动关心亲人们的近况。
变化从何而来?程德岗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余敏介绍,学校推行“法治校长+专任教师+退伍教官”协同育人模式,校正迷途少年的人生航向。在市委政法委统筹下,公检法司等单位分别向程德岗学校派驻法治副校长1名,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抽调经验丰富的教师,专注于文化教学;聘请退役军人担任教官,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师,帮助学生们解决“成长的烦恼”。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清晨,学生们身着统一的迷彩服,迈着整齐的步伐,在操场上列队训练。白天,学习军体训练、法治教育、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生命安全、文明礼仪、劳动实践、技能教育等课程。业余,还有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学习、生活、管理、心理和训练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高教育矫治转化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的心态悄然转变。心理健康老师汪亚丹收集学生们的心愿,小俊在卡片上写道:“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再虚度。我想参加中考,继续学业,目标是211大学。”曾执意休学,终日混迹于网吧、台球厅,后因入室盗窃被警方送来教育矫治的小楠,也写道:“我想上个职校,以后学修机车。”
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将“帮助这群学生参加中考”作为民生实事来抓,从全市抽调骨干教师,在程德岗学校全面开设义务教育阶段12门课程;建中考冲刺班,因材施教,一对一查漏补缺;投入专项资金,在程德岗学校增设中考考点。
“29个孩子全数过线,意味着他们将重启学业、回归正轨。”冲刺班班主任孙宝松欣慰地说。
教育矫治的终点,是顺利回归社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朱桂霞介绍,程德岗学校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保留学生原校学籍,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构建“教育—矫治—回归”全链条体系。此外,依托我市自主研发的“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未成年人情况整体感知、动态监测、综合分析、实时预警、精准保护,为130万名未成年人织密成长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