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福祉。湖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农村供水领域突出问题,上下贯通协同,严肃查处责任缺失、监管缺位及相关作风和腐败问题,系统施治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延伸到“解决一类问题”,保障群众、企业用水需求。从之前的喝水难,到后来的有水喝,再到现在喝好水,对于这一变化,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的村民们感受颇深。今年3月,襄州区纪委监委在日常走访时,朱集镇部分群众反映当地水厂日常供水存在问题,有时水压不足、水流细小甚至出现间歇性停水。经实地了解,建厂已逾18年的朱集水厂,因机械水表老化出现计量偏差、部分村民拖欠水费等,水厂入不敷出,无力有效维护供水管网,致使部分村庄出现间歇性停水问题。襄州区纪委监委压实区水利局、水质检测中心等单位主体责任,推动加快实施水厂提质改造工程,有效解决群众用水难问题。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将保障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作为监督执纪重点内容,围绕饮水工程重建轻管、供水不持续不稳定、水费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和整改整治,对贯彻落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政策中的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及相关作风和腐败问题严查严办,推动为群众解渴解忧、让群众可感可及。坚持同题共答,推动监督责任与监管职责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湖北省坚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目前,基本实现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供水保障不充分、区域不平衡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农村地区在干旱时节或用水高峰期,水质、水压、水量不达标,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坚持监督责任与监管职责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湖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与相关职能部门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建立“纪委监委+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为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提供坚强保障,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烦心事。该省纪委监委督促省水利厅组建工作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扛牢监管责任;省纪委监委同步组建由分管领导、对口联系监督检查室及相关派驻机构组成的工作组,制定监督方案,发挥监督专责,持续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在湖北省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该省水利厅研究制定上下贯通解决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工作方案,明确“提高农村供水人口保障水平、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比例”等3项主要指标,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同步推进落实,完善信息报送、联合检查、会商研判、线索移交、情况汇总分析等机制,提升工作效能。包联督导,推动整治工作提质增效。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湖北省纪委监委严格落实领导包联制度,相关负责同志定期赴省水利厅实地督导,传导压力。该省纪委监委派驻省水利厅纪检监察组推动驻在单位建立健全“一把手”领办和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联动推进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汉川市“引水工程”的顺利完工,就是该省开展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整治工作的成果之一。受地形、区域发展和地下管网老化漏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汉川市襄北片10个乡镇,多年来一直存在“水质不稳定、季节性用水难”问题。汉川市通过新建一个襄北水厂、优化一批现有水厂、改造一片地下管网的方式,大力推进“引水工程”建设,保障襄北片群众用上放心水。针对“引水工程”建设涉及部门多、环节多、链条长,相关工作协调难度大等问题,该市建立分管副市长牵头、职能部门负责、市纪委监委督办、市镇企村联动的工作机制,由市纪委监委联合有关职能部门组建督查组,对项目资金监管、主体责任落实、工程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开展全过程跟进监督,推动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4年底,襄北水厂顺利完工,沿线14个老旧水厂改造升级完毕,铺设输水管网117公里。如今,碧波荡漾的汉江水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后,一路奔涌到千家万户,解了群众渴,润了村民心。强化办案引领,确保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严管严治震慑常在“鹤峰县原水利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覃文虎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在水利项目承揽、施工检查、竣工验收、工程款拨付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崇阳县路口镇金沙坪村党支部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王七兵利用职务便利,在任期间存在套取项目资金、侵占村集体资金等问题,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开展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整治期间,湖北各地查处了一批“靠水吃水”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农村供水事业,涉及供水质量、供水工程设施建设维护以及水费缴纳等诸多事项,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湖北省纪委监委以办案为引领,深挖严查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确保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严管严治震慑常在。为摸清、找准农村供水领域突出问题,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起底一批信访举报、投诉平台和政务热线反映的突出问题;督促水利、农业农村等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自查,形成问题清单。湖北省纪委监委派驻省水利厅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针对相关问题,该组运用“第一种形态”及时约谈驻在部门有关负责人,督促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党组织对79名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对13名相关单位责任人予以诫勉,对6个水厂的管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对102个水厂下达整改通知。“现在村里的自来水价格公开透明,大家都很满意。”今年3月,黄冈市浠水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回访时,家住关口镇大灵村的王阿姨向工作人员说起水费缴纳有关情况。2024年年底,浠水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大灵村走访时,部分群众抱怨村里不仅水价过高,而且经常停水。该县纪委监委核查后发现,关口镇大灵供水站自来水经营方擅自抬高供水价格,关口镇水利站相关工作人员明知这一情况,却对群众投诉敷衍应付,漠视群众利益。最终,2名相关工作人员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2024年7月,宜昌市夷陵区纪委监委组织的一次监督检查,让困扰群众多年的“糊涂账”不再糊涂。“连续3个月用水量不同,水费金额却始终定格在11元。”监督检查中,分乡镇的一份“三联单”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通过进一步走访发现,居民生活用水未超过5吨的,自来水厂全部按照11元标准收费,这种“定额收费”“保底消费”问题在当地普遍存在。该区纪委监委成立调查组,详细了解群众在用水、缴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梳理近年来区发改局关于乡镇自来水收费定价文件的各类依据。前后不到一周时间,查明该镇自来水厂不执行水价调整文件标准、违规设置“保底消费”等问题。夷陵区纪委监委对涉事自来水厂厂长柳某给予党内警告处分,督促自来水厂将94004元违规收费及时退还1746户家庭。据了解,自开展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整治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查处农村供水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652个,立案41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16人。以案促改促治,督促职能部门及相关地区补齐短板、健全机制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杨柳村,是典型的偏远高山村,村民常年以自然山泉水作为生活主要饮用水。每逢冬、春季枯水期,就会季节性缺水,村民只能依靠政府的应急供水车取水。用水难问题,一度成为当地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才能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针对群众用水难问题,枫林镇纪委督促镇水利、农业农村、电力等部门抓实整改,组织专业力量寻找合适水源地,安装水泵、铺设管道,推动彻底解决该村季节性缺水问题。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黄石市纪委监委督促市水利部门全面摸排全市高山地区村(组)饮用水情况,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组织地质专家实地勘测等方式,综合考虑相关村(组)缺水原因、人口数量、水源现状、工程成本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解决方案,系统解决高山村(组)饮水问题。湖北省纪委监委把深化系统施治、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作为评估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整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督促职能部门及相关地区加强个案剖析、类案分析,补齐短板、健全机制。针对农村供水服务收费、水质保障、运行管理等方面问题,湖北省水利厅制定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水费收取、水质检测等4项省级层面制度,加强农村供水专业化管理。洪湖市依托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公司,制定应急保障、供水服务等17项管理制度。枣阳市围绕农村供水保障、运行管护等环节,健全完善农村供水水价形成机制。农村供水,一头连着群众日常生活,一头连着乡村全面振兴。湖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着眼于以监督保障群众有水喝、喝好水,又注重将监督向深拓展,推动搬开因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阻碍乡村全面振兴的“绊脚石”。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位于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的丰山寨村,因地势较高、水压不足,村民用水困难,村里两家企业也受到影响。在该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该县自来水公司和城关镇政府联动协作,2024年6月,完成丰山寨村沿线自来水管网升级工程,一举解决了当地群众和企业的用水难问题。如今的丰山寨村,日常供水稳定,又引进一家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村里的产业更加红火。丰山寨村的难题解决了,其他乡镇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红安县纪委监委举一反三,联合水利、住建等部门,对全县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并协调解决群众、企业用水难问题10个。“农村饮水安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湖北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该省纪委监委将立足职责定位,持续紧盯主体责任落实,做深做实专责监督,推动夯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的农村供水保障基础。(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