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龙虾欢快游动银白的刁子穿梭其间青翠的葡萄挂满枝头墨绿的西瓜圆润饱满粉黛的荷花亭亭玉立丹彩的紫薇绚烂绽放……
走进后湖管理区的小龙虾农旅示范基地,仿佛踏入了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园,都倾注着刘贵军的付出与坚守。
“这是我们历时三年改造成功的!”站在观光塔上,刘贵军望着眼前的示范基地,骄傲而激动地告诉记者,整个基地有1850亩,主要分两大板块,南边是1400多亩的高效虾稻共作示范田,北边则是由果蔬采摘园、休闲垂钓中心、星空露营基地、荷塘秘境等组成的休闲娱乐区。
别看现在的规模如此之大,然而一路走来,刘贵军却走得艰辛而坚定。
2000年,刘贵军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开过出租车、做过房屋中介、办过电子厂……虽然经历丰富,但总是觉得内心迷茫。
2013年,刘贵军带着对小龙虾的满腔热情回到家乡开始承包虾稻田,自此踏上了水产养殖的全新征程。“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养小龙虾,不知道以后行情会怎么样。”刘贵军笑着说,“我不担心啊!因为我从小就接触它。”
在龙湾镇熊场村,刘贵军一下子包下了70多亩农田。“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机遇。那个时候,一亩田就可以赚1万多元。”回想当时,刘贵军笑开了花。
但好景不长,2016年,刘贵军遭受了其养殖生涯的一次挫折。刘贵军回忆说,那个时候,大青、中青、小青的价格相差特别大,自己总想把小青养到大青甚至炮头。“一味追求虾子大、价格高,结果因为密度过大,最终死了2至3万斤龙虾,损失了50多万元。”但他没有认输,“自己看书,向别人请教,反正就是不断地学。”经过这次失败,他愈发坚定了自己的养殖之路。这背后,是他对水产养殖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经过十年的积累与沉淀,刘贵军于2023年注册成立了湖北潜网贵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中国虾谷旁承包下1850亩农田,形成了“水陆”两栖立体种养,年产值近2000万元。
“这些都是我们早上捕捞起来的,一亩田可以捕捞400至500斤小龙虾。”在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的飞华水产档,刘贵军一边向拣虾箱里倾倒着小龙虾,一边向记者介绍。养殖户彭飞接过刘贵军手中的大青,兴奋地说:“贵军哥人好,技术也好。从2018年开始跟着他学养虾,我们挣了不少钱。”这些鲜活的潜江龙虾将通过虾谷快运,4至14小时内运抵深圳、成都、长沙等地。
“我们不仅要把小龙虾养得好,也要把小龙虾卖得好。”随后,刘贵军又带记者来到湖北富贵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这是他于2024年“征战”的另一“战场”——电商网络销售。最高峰时,这里每天销售潜江龙虾50多吨,销售额100余万元。
多年来,湖北潜网贵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始终遵循“依法经营、诚信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致力于为市场提供优质的水产品及农产品,带动30多名农户参与种植养殖,人均增收1.2万元。
前几年跟着刘贵军学习种植葡萄的马强托着一串刚采摘的葡萄说:“刘贵军就是我们的‘领头雁’,跟着他有奔头。”同样有此感受的还有湖北富贵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担保交易负责人张飞,“他在这个行业像是‘领头雁’一样的存在。未来十年,我们都会在他的带领下,在这个行业里面继续深耕、继续发展。”
“我在参加湖北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创业青年专题班上,老师也讲过‘头雁’,带领大雁振翅高飞嘛。”听到他人的赞誉,刘贵军微笑着说:“其实,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做好自己本分事,能帮助到一些人就可以了。”
朴实如大雁,奋飞犹头雁。“未来,我们想把这里打造成全省最大的紫薇园,朝着农文旅休闲基地的目标不断努力。”刘贵军表示。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秋天》里这般灵动画面,恰似“群雁高飞头雁领”的生动写照。
乡村振兴的漫漫征途亦需众多如刘贵军般的“头雁”带动乡亲们在产业振兴中披荆斩棘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绚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