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之美,美在生态;荆州之强,强在转型。从洪湖浪涌到长江奔流,从麋鹿呦鸣到江豚腾跃,荆州的生态画卷上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命题。今天,当“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荆州更需以生态筑基、以创新破局,统筹做好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全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荆州,将长江大保护的使命担当转化为“美丽湖北”的示范样板。
生态优先,要以系统思维守护长江底色。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荆州因水而兴,也曾面临洪湖水质波动、畜禽养殖污染等“成长的烦恼”。破解这些难题,要以“双十工程”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锚定“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目标,既抓城镇污水提质增效的“立行立改”,更推养殖模式绿色转型的“长远之计”;既用“排口整治提标清零”的硬举措守住水质底线,更以“水鸭改旱鸭”的软创新探索生态循环。当每一寸岸线都成为风景线、每一处排口都变成监测点,长江大保护的“荆州答卷”必能彰显“荆江之美”的深层内涵。
绿色发展,要以创新驱动重塑产业基因。传统路径已到尽头,转型突围正当其时。荆州具备“含绿量”与“含金量”双提升的基础,但要打破“小进即满”的思维桎梏。要聚焦“四调结构”精准发力:能源结构向风光氢储拓展,产业结构向“三新”经济跃升,运输结构向多式联运优化,用地结构向集约高效转型。更需以“向大而招、向高而攀、向新而行”的魄力,推动化工产业“老树发新芽”、船舶制造“智造赢未来”,让小印染、小建材的“散乱污”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让循环经济园区的“绿动能”成为增长主引擎。唯有将“生态约束”转化为“创新红利”,方能实现“美丽颜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美丽荆州,要以全民行动共绘城乡新景。生态是资源,更是财富;环境是民生,更是民心。荆州拥有石首麋鹿保护区的生态名片,却也存在“三堆两垛”“厕污垃”的治理短板。破局之道在于全域推进“美丽系列”建设:城市更新要嵌入“口袋公园”“生态廊道”,乡村焕新需攻克“吊脚楼”改造、“垃圾分类”难点;河湖治理须兼顾“水清岸绿”与“文旅赋能”,让洪湖的莲藕田变身生态课堂,让长江岸线成为市民休闲客厅。尤其要践行“用效果说话”的群众路线,以“五天四夜”的攻坚力度换“百姓点赞”的民生温度,让每个荆州人都成为绿色生活的参与者、监督者、受益者。
长江潮涌,荆楚绿浓。今天的荆州,正站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历史风口。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将省委“绿色崛起”的蓝图细化为“八大工程”的施工图,让生态保护的“责任状”变成共同富裕的“成绩单”,在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湖北篇章中,刻下荆州担当的厚重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