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阳)随着夏季高温天气来临,溺水事故进入易发期。为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城关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零事故”为目标,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入户走访、配齐救生设备、全面开展巡查巡逻,用好新技术新设备,织密防溺水“安全网”,全力守护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
精心部署,下好防溺水“先手棋”
“防溺水工作必须未雨绸缪,不能等悲剧发生后再补救。”城关镇党委书记张君霞在防溺水工作部署会上强调。入夏以来,城关镇成立防溺水工作专班,制定《防溺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政府、学校、公安、村(社区)职责分工,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召开多次专题调度会,细化任务清单,将责任落实到每一处水域、每一个环节,确保防溺水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管到位。
宣传先行,敲响防溺水“安全钟”
“小朋友们,千万不要私自下河游泳,要牢记‘六不准’!”在城关镇中心小学的预防溺水主题班会上,老师通过真实案例向学生们讲解溺水的危害。为让防溺水意识深入人心,城关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线上通过家校微信群、QQ群短视频平台推送防溺水知识;线下利用“村村响”广播、小喇叭、移动宣传车、入户走访、横幅标语等载体,在全镇营造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已发放宣传单页10000余份,悬挂横幅100余条,开展“防溺水知识进社区进湾组”活动14场,覆盖学生及家长5000余人次。
入户走访,打好防溺水“温情牌”
“蔡大爷,您家孙子放假喜欢玩水,我们村有水库不能下去游泳,您可得看紧点!”汪城村干部在走访时反复叮嘱留守儿童家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重点群体,城关镇组织镇村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开展“三个户户”和“敲门行动”,逐户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学校在放暑假前与监护人签订防溺水承诺书,确保宣传教育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常年在外务工的家长,村干部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联系,提醒他们履行监护责任。截至目前,全镇已走访农户6000余户,签订承诺书1164份(不含县直学校),用温情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安全。
配齐设备,筑牢防溺水“硬防线”
在熊家冲水库堤岸边和入口处,崭新的红色救生圈、救生绳格外醒目,含有村党支部书记和派出所民警电话的警示牌与高耸的救生杆格外亮眼。为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城关镇对全镇河道、池塘、水库等70处危险水域进行全面摸排,在事故易发地段安装防溺水警示牌200多块,在去年基础上新增救生圈、竹竿、绳索等救生设备60余套。同时,对原有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确保能够使用300余套设备在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此外,城关镇还组织医护人员开展溺水人员急救演练,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为防溺水工作提供“双保险”。
巡查巡逻,拧紧防溺水“安全阀”
“这里水深危险,请带孩子远离水域!”每天傍晚,城关镇派出所防溺水巡逻队都会在长征路社区“网红沙滩”熊家冲水库等重点水域开展巡查。由镇村干部、城关派出所民警、志愿者和学校教师组成的15支巡逻队,采取“定点值守+动态巡查”的方式,对全镇70余处水域进行全天候盯防,尤其在午后、傍晚等溺水高发时段加强巡逻力度,及时劝离戏水、游泳人员。同时,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和无人机,对重点水域进行实时监控,形成“人防+技防”的立体防控体系。
疏堵结合,撑起防溺水“保护伞”
在加强防范的同时,城关镇还注重发挥现有功能阵地的作用。全镇农家书屋、城市驿站、暑期爱心托管班在暑期全面开放,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通过组织阅读、绘画、纳凉等活动,减少青少年私自下水的可能性。此外,城关学区积极与社会组织合作,开设游泳技能培训课,增强学生自救自护能力,从源头上减少溺水风险。
生命重于泰山,防溺水工作不容松懈,城关镇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将防溺水工作落实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下一步,城关镇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