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8岁的高女士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成功接受
华中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高女士目前恢复顺利
将于7月8日出院
出院后经过康复训练
最快1个月就可实现自主喝水。
3年前,高女士因严重车祸导致高位截瘫
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虽然近年来她一直在进行康复治疗,
上肢有所好转,
但仍无法做拿、握等精细的活动,
双下肢仍处于瘫痪的状态。
6月28日,在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唐洲平教授的指导下,
该院神经外科舒凯、胡峰医生团队
为高女士实施手术。
在神经外科机器人导航下,
医生将两根电极精准植入到患者左侧脑部
硬膜外手部运动和感觉区,
同时在皮下埋藏1元硬币大小的记录设备。
整个手术不侵入脑组织,
2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是什么?
“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核心原理是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搭建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通过外部设备的闭环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重塑神经功能,进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唐洲平介绍,如何帮助高位截瘫患者更好地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这一技术的突破,有望改变传统康复治疗的局限性,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半侵入式脑机接口
舒凯医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高女士的植入式脑机接口是半侵入式的。通过精准的脑信号捕捉和传输,外部设备能够根据患者的脑部指令进行相应的动作反馈,促进部分神经恢复,帮助她逐步恢复上肢的运动能力,最终帮助高女士实现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精细运动功能的目标。
据悉,自6月5日同济医院开设脑机接口咨询评估门诊以来,已接诊和评估包括内蒙古、山东、江苏等全国各地患者100余人,并积极开展多项无创和有创的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同济医院在脑机接口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