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咸安区官埠桥镇泉水湖围垸,阳光照耀下,成片的荷田宛如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碧波荡漾,零星的白色荷花点缀期间,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马上就是荷花的盛花期了,到了10月便可以收获莲藕。”村民马大哥说,他承包有泉水湖围垸内的千余亩水塘,于今年3月种下“鄂莲6号”莲藕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覆盖全国八成以上莲藕产区,预计亩产3000斤。
去年这时,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
斧头湖,地处武汉市江夏区与咸安区、嘉鱼县的交界地带,是两市三地共有的宝贵财富。然而,自2017年起,随着斧头湖水质逐年下滑,我市打响了恢复湖泊生态的攻坚战。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市斧头湖退垸还湖实际完成3.58万亩,超出省定任务1.1万亩。尽管如此,斧头湖生态恢复的艰难任务仍在持续中。
泉水湖围垸紧邻斧头湖大堤,受历史因素影响,周遭村民曾经在此进行渔业养殖。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抽检水质发现,由于围垸内的渔业生产涉及投肥投饵,间接影响湖泊生态功能。
去年11月,咸安区政府2024年第16次常务会上决定,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面落实《咸宁市斧头湖水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开展泉水湖围垸4300亩面积的退养殖转种植工作,并明确区农业农村局与官埠桥镇政府责任分工: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下辖的3000亩泉水湖渔场面积,官埠桥镇(属地乡镇)负责其管辖的1300亩面积,时限2025年3月1日。
恰逢年底临近,渔民们即将迎来养殖淡水鱼的出塘集中期。区农业农村局迅速组建工作专班,深入30户渔民家中,逐一进行政策宣讲,积极引导渔民在售空鱼获后,转向种植莲藕、水草等水生植物。当地镇、村干部也同步开展了行动。
万事开头难。相较于种植业,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更高,这导致一些村民对还湖政策存在误解,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区农业农村局和官埠桥镇干部们多次走访承包大户,积极引导其率先进行产业转型;对于那些愿意转型的村民,提出每亩塘口减少150-200元的承包费用;推荐种植已经过市场检验的“鄂莲6号”优质莲藕品种,不仅可以收获莲藕、藕带,还可以促进夏日“赏荷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当地农文旅产业融合,给周边村民带来收益。
与此同时,农业、环保部门综合执法队伍对围垸内的鱼池实施编号管理,不定期抽检水质。一旦发现水质不达标,将迅速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
一套组合拳下来,截至今年3月1日,泉水湖围垸4300亩面积全部完成退养殖转种植工作,其中3000亩鱼池变为如今的荷塘。不同于本土荷花的粉色,“鄂莲6号”的花色是纯白色。当白荷塘盛放,湖区将绽放前所未有的崭新风貌。
生态好不好,生物在投票。采访当天,记者站在斧头湖堤上举目远眺,成群蜻蜓轻盈飞舞,水鸟盘旋,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据悉,今年二季度,斧头湖湖心水质已提升至Ⅲ类。(通讯员 邬斯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