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
家住武汉市青山区的李红敏
拿到了退休证,
3天前她还收到了
EMS(邮政特快专递)寄来的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7月1日,
年满50岁的李红敏
高兴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退休后她终于可以安心上大学了,
弥补18岁时的遗憾。
退休金刚好够读研花费
“真的是你吗?”“是我啊!难道你不相信50岁能读研吗?!”李红敏回忆,6月27日,她下楼取快递时邮递员一脸疑惑看着她,看了又看她的身份证才放心交出邮件,临走时还说“太少见了”。
李红敏介绍,这是她第二次考研,报考的是华中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英语考了43分,只超过B区国家线,最终被调剂到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两年前,她第一次考研,专业成绩过线,因英语只考了33分而落榜。
“今年7月份就可领取退休费了,可完全覆盖读研的费用。”戴上老花镜,李红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读研学费每年2万元,加上生活费、房租和路费,一年需要5万多元,退休金刚好够支付。
“她可以安心读研,家里不需要她操心。”李红敏的爱人舒先生表示,妻子凭自己能力考上研究生,他也很自豪。
企业工会主席爱上心理学
李红敏介绍,她退休前是宝武集团硅钢事业部基层工会主席,常帮助解决职工的各种矛盾,如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随着工作的深入,她发现知识储备不足,开始自学心理学。2016年,她拿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2022年,她加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的“心心语”心理热线,成为一名心理热线志愿者。
在心理学方面不断深耕,让李红敏萌生了读研、系统学习心理学的想法。“上大学,不仅可以学到更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还能弥补过去的遗憾。”2022年2月,李红敏决定考研的想法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就连80岁的母亲也鼓励她读研。
1990年,家中突发意外,15岁的李红敏为减轻家庭负担,放弃了读重点高中的机会,选择了当时的武汉钢铁公司二技校。毕业后,李红敏以全优成绩进入武钢热处理车间工作。
“当时没能上高中,也未体验过大学生活成了我至今的遗憾。”李红敏说,参加工作后,她通过自学先后获得武钢职工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的专科学历和湖北省委党校经管专业本科学历,总觉得还是不够。
与儿子一起考研,她先考上
决定考研后,为避免外界打扰,李红敏买来黑板和书桌,一个人搬进了自家空房子备考。
“为督促自己专心读书,我将所有专业课都朗读一遍,3至5分钟编一集,一本《普通心理学》就读了669集。”即便是在开车的路上,李红敏也要打开喜马拉雅,收听自己朗读的心理学专业课,巩固知识点。
李红敏考研首战失利后,第二次备考时恰好儿子小舒也备考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个住新居,一个住旧居,相隔2公里,母子俩经常相互督促学习进度。
每天早上,母子相约在“扇贝单词”“不背单词”等软件上组队打卡复习英语。“备考最难的还是英语”,李红敏说,她备考708天,每天复习150个单词,雷打不动。
当妈妈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儿子小舒倍感压力。正在二次备考的小舒说,他考研落榜,没有妈妈备考那样自律。
李红敏说,三年后,她研究生毕业时已53岁,还算是中年,依然可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继续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