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日),
《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发文章
《武汉:择高而立、向上而行
在支点建设中走在前列》,
深度聚焦武汉如何将科教人才优势、
交通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
加速转化为强劲的发展胜势。
人民日报特别强调,科教人才优势是武汉最大的优势之一,科技创新是引领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目前,武汉拥有141万名在校大学生、81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2024年开始,武汉筹建首批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高校、国家级智库、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携手,力争在3年内攻克重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制重大创新产品。中国光谷、中国车谷产教联合体则锚定“光芯屏端网”等新兴产业,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人民日报高度关注武汉建设海陆空一体开放矩阵的举措,武汉正加快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在高铁领域,高铁网络串联国内128座城市,12个方向“超米字型”高铁枢纽加速建成,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国高铁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在国际物流方面,2024年,中欧班列(武汉)折算发运1008列、共计8.35万标准箱,货值183.84亿元、同比增长9.43%。而在航空运输上,武鄂航空“双枢纽”成为“空中出海口”,助力武汉都市圈加速融入世界经济版图。
人民日报指出,武汉正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鲜活样本。以江夏灵山为例,这里曾是一片废弃矿山,如今已华丽变身为热门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800万元。
人民日报还聚焦武汉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努力。武汉正以“一桥两山”为中心,精心打造世界级文旅地标集群,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同时,武汉科技游的“金字招牌”也备受瞩目。
“光谷光子号”空轨以其“人在空中游,景在脚下飞”的独特观感,吸引着全球游客前来打卡,体验“赛博武汉”的科技魅力。AR 体验、人形机器人“上岗”等科技元素的融入,为游客带来了虚实交织的奇幻之旅,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科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