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午,武汉市正式发布《武汉市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首次提出将武汉建设成为全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金融高质量发展“五篇大文章”之首。武汉将“加快打造全国科技金融中心”列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武汉成为中部唯一入选国家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试城市,并相继获批银行股权直投试点、放宽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试点,被纳入全国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地区。同时,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新增上市企业31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10家,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2024年全市私募基金投资和募资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此外,科技反哺金融取得突破,“汉融通”平台促成融资约4300亿元居中西部同类平台首位,抖音支付市场份额跃居全国前列助力武汉成为互联网支付“第三城”,泰康在线进入全国非上市财险公司前列。
到2027年末将设股权投资基金规模3000亿元以上
为巩固优势、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行动方案》系统部署实施“五大行动”共20项具体措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末,设立各类科技金融专营机构50家以上,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500家以上,基本形成与科技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五大行动”具体涵盖:耐心资本培育行动,包括强化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拓展科技创新长期资本来源、扩大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优化政府投资基金考核评价机制等5项措施,其中“吸引保险资金参与AIC股权投资试点”是国家赋予武汉的特殊政策。科技信贷提质行动,包括健全科技信贷专营服务体系、扩大科技信贷投放规模、创新推广科技信贷产品,首次提出的“共赢贷”“贷款+认股权证”业务、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支撑等4项措施,其中简化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评估为突破性举措。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行动,包括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支持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扩大科技创新债券融资。“科技板”政策发布后已有12家企业发债172亿元、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等4项措施。风险补偿分担行动,包括高水平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提升科技保险服务覆盖面、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单户在保余额上限由1000万元提升至3000万元等3项措施。
武汉市政府投资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武汉市政府投资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举措包括:聚焦重点产业:围绕“965”产业布局,重点投资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优势产业及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完善创投制度:提高创业类基金出资比例至50%以上;确保不低于当年新增投资额20%投向种子/天使基金或直投项目;延长创投基金存续期至15年;健全容错机制,允许种子、天使基金最高分别亏损80%、60%,尽责评估后单个直投项目可允许100%亏损。(记者:邱馨槿 通讯员:陈雅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