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消防安全失控漏管难题,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会同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创新推出警消联防、行消联动、防消联勤、消地联治的火灾防控“四联”工作机制,坚持“内部力量用足、外部力量用好”,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消防安全防护网。
警消联防压实责任筑防线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地区,守护好荆楚大地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立足“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深化与公安机关多警种协同作战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平台联动,构建起覆盖城乡、辐射全员的消防宣传新格局。
在警消联合行动中,充分发挥公安交管部门道路管控优势,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人流量密集区域设立“平安驿站”,通过发放《道路交通安全与消防安全手册》、播放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向司乘人员系统讲解车辆自燃应急处置、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等专业知识,累计开展联合宣传活动12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5万人次。
董新明总队长深入十堰市郧阳区调研“四联”机制建设工作
治安警种则依托“百万市民学消防”专项行动,组织社区民警联合消防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系统开展入户宣教,同步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联勤机制,排查整改电气线路老化等隐患问题2300余处。
此外,省公安厅下发通知,推动将消防工作作为公安派出所重点任务同部署同落实,加强联抓、联查、联管,加大对基层火灾隐患的排查与整治力度,有效提升“九小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
“这个接线板要穿管走,不能这样乱拉乱接。”今年1月18日,在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地消防监督员和派出所民警一起,对小卖部、小餐馆等“九小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2024年以来,荆州市消防部门以“双随机”监督抽查、专项检查、举报投诉核查三类事项为执法工作重心,在发挥防火监督人员精准执法作用的同时,还充分发动公安派出所民(辅)警等基层力量对小微场所加强日常监管。
同时,荆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还制定监督检查统筹清单,积极推动建立“一长一警一员”队伍,定期组织公安民(辅)警、网格员开展消防监管技能考评培训。支队防火监督科张笛说:“已明确一名分管消防工作的副所长、一名专(兼)职消防的民警和一名定点联系的消防监督员,定期开展考评培训跟班见学。”
在黄石市,当地消防部门联合交警,常态化开展打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行动,推动解决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的问题。2024年,黄石消防、交警部门联合排查消防车通道98次,治理违停车辆1801辆。
在襄阳市,当地消防和驻村警务室持续开展“敲门入户”活动,重点增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分发宣传手册、举办小型消防知识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这样的方式群众更乐于接受。”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警务室民警周世安介绍。
行消联动整合资源聚合力
消防安全涉及各行各业,如何有效防范重点行业领域火灾风险、杜绝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是消防安全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
湖北在省委、省政府协调下,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消防安全协同治理体系,整合资源,充分调动52个职能部门联动发力,共同筑牢消防安全防线。
民政系统组建3600支服务队,实施特殊群体“敲门行动”,为11.5万名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建立专属档案,并安装3.2万套独立式烟感报警装置。教育系统打造“开学第一课+暑期特训+消防军训”全周期教育模式,覆盖1.7万所学校。住建系统在重点场所设立2万个宣传点,实现城乡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全覆盖。
人社与工会部门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畴,提升劳动者的消防安全素养。此外,总队联合省气象部门首创“消防+气象”电视专栏,每周依据气象变化精准推送火灾风险预警,为民众提前防范火灾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整合民政服务、学校教育、社区网格等领域资源,构建立体化宣教网络。
全省凝聚社会力量打造消防宣传“同心圆”,依托3000余家行业协会、商会构建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吸纳超百万志愿者,成立2480支队伍,开展“全城亮屏”行动,点亮轨道交通内的500余块电子站牌及3.27万个小区内的电梯电子屏。
同时,与银行业协会合作,创新“金融+消防”服务模式,将消防安全宣传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依托楚商联合会、广告协会,推动2.3万家企业建立常态化消防宣传体系,激发民众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
利用“村村响”广播、广电频道等1.2万个传播终端,形成日均千万次曝光的全媒体矩阵,全面建立“省级统筹、市级联动、县级落实”工作机制,实现消防宣传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的质效跃升,为消防安全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在十堰市,消防部门提请市政府发文明确乡村民宿、私人影院、教培机构等15类新兴行业和交叉领域监管责任,明确21个市直部门安全监管科室、安全审批科室职责和专项安全经费。
与此同时,十堰支队组织专班编印7.5万册消防安全工作指导手册(隐患图谱、标准课件、二维码合集),发送给教育、民政、文旅、卫健等15个行业部门,构建“事前审批预防、事中监督管理、事后问责倒逼”的行业监管机制,推动重点行业部门开展“大警示、大曝光、大整改、大培训、大演练”五大行动,提升行业部门1.9万余名监管人员发现和督促整改火灾隐患的能力。
“手册很详细地说明了如何查找各类场所的火灾隐患以及防火重点,只要我们对照做,隐患就不会错查漏查。”十堰市国药东风花果医院医疗保障部部长陈超说。在恩施州,当地消防部门联合卫健部门组织全州169家医疗机构的在岗职工和医护人员,分198批次开展消防安全集中培训,培育1万多名消防安全“明白人”。此外,恩施州消防救援支队还组建技术专班,为单位隐患整改提供技术支撑,用心用情指导各单位隐患整改,恩施州来凤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廖真说:“消防安全培训不仅让我们学会了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用具的使用方法,也学会了在火灾发生时如何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恩施州消防救援人员指导医护人员使用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防消联勤内部挖潜促融合
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火灾防控能力,省消防救援总队向内部挖潜,通过织密防控网格、优化工作机制、深度整合资源等举措,打造防消联勤的“湖北模式”。
在武汉市,每个基层大队都设立了灭火救援和消防巡查两个专班,根据辖区实际情况量化队站防消联勤任务,制定勤务制度,定期开展集中业务培训和学习。同时,消防部门以开展“周三巡防”行动作为抓手,实现灭火救援编队与消防巡查编队的力量互补和专业互补。
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消防救援站副站长黎涛介绍说:“每次检查由干部带队,4名消防员组成检查组,对餐饮大排档、棋牌室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检查,每周检查不少于16家。”
在保障方面,武汉市构建组织、制度、科技“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为指战员配备执法记录仪,推广应用消防巡查APP,推动“自防自救”“邻里互助”“区域联防”机制建设,实现火灾防控网和灭火救援网的深度融合。
武汉市硚口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肖朝阳说,消防监督员在检查时如果发现火灾隐患,能现场整改的立即督促整改到位,不能整改的当即录入消防监督移动执法系统,之后,大队监督员会在规定时间内依法处理。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巡查单位3.5万家次,防消联勤工作成效逐步凸显。
在荆门市,支队把防消联勤作为党委重点工程,出台了一批规定和工作制度等,明确工作职责和程序,坚持“预案修编”与“企业检查”相结合、“灭火处警”与“简易调查”相结合、“安保勤务”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探索建立“三查、三联、三阵”防消联勤机制。
随州、汉江等地消防救援支队将应急通信训练纳入防消联勤整体工作部署,利用无人机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和防火宣传,让消防安全知识“飞”入百姓家。
随州市消防宣传员为沿街商铺店主讲解消防安全知识。
消地联治末端管控保平安
基层一线是消防安全工作的“主战场”,而消防安全工作的薄弱点恰恰也在基层。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不断强化属地末端消防责任落实,全面夯实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建立乡镇(街道)消防救援所1304个,推动有关市州实现县级消防治理中心全覆盖。
织牢全省消防安全网,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咸宁市属地政府和消防部门常态化开展两类家庭和两类机构消防关爱行动,按照安全习惯、居住环境、健康状况划分为“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逐一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和差异化帮扶,累计摸排特殊群体1.5万余户,消除火灾隐患2万余处。乡镇、街道建立“1+3”联系人包保责任制度,落实每月开展巡访探视、重要时段每日消防提醒机制。
“我煮饭的时候锅烧干了,感烟报警器立刻报警,我赶紧关掉燃气灶。”家住咸宁市咸安区永安街道双龙社区嫦娥小区的居民万解萍想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咸宁消防部门推动市政府利用残保金85万元,为5000户安装独立式感烟探测报警器,实现了中高风险特殊家庭消防安全监控全覆盖。
咸宁智慧消防服务检测中心监控主任杜时润说:“两分钟内如果险情未处置,我们的值守人员就会进行二次干预处置,确保险情消除。”
此外,咸宁市政府还连续两年出台加强和规范基层消防力量建设指导性文件,明确乡镇(街道)“一委一所一队”建设任务和工作职责,先后设立70个乡镇(街道)消防安全委员会、组建6个消防勤务中心、建成131个乡镇消防救援所。
在黄冈市,市委、市政府出台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实施方案及配套任务清单,在县(市、区)成立事业编制单位消防安全指导中心,配备事业编制69个。全市累计开展实地对口指导642次,督办整改“三合一”高风险问题8000余处。
在孝感市,当地按照“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公益运营、群众免费使用”的建设模式,共建共享3730个智能微型消防站,打通灭火救援“最后一百米”。2024年以来,全市微型消防站累计接处警1800余起。
目前,湖北省连续12年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后续湖北省将扎实有效推进火灾防控“四联”工作机制,构建更智能、更高效的消防安全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