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明的曙光中,炎帝神农以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立市廛的开拓之功,为后世树立起实干进取的精神丰碑。
五千年后的今天,在这片曾留下炎帝农耕文明印记的随州大地上,新时代的建设者们正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姿态,将炎帝精神转化为争先进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炎帝神农的传说里蕴含着最朴素的实干哲学。
《周易·系辞下》记载炎帝“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正是通过反复试验将设想转化为生产工具的创新实践。炎帝辨识药性“一日而遇七十毒”,展现的不仅是勇毅担当,更昭示着实践出真知的朴素真理。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追求,构成了炎帝精神最鲜明的实干特质。
在千年文脉的传承中,实干精神已深深融入随州的城市基因。扎根随州45年的齐星集团,从随州自行车厂,到随州灯具厂,到随州汽车配件厂,再到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直到湖北齐星集团,是几代人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的成果,也生动诠释着炎帝精神中“务实笃行、久久为功”的深刻内涵。
年初,我市提出大力发展“专汽+应急”、农产品加工、文旅三个千亿元产业,加快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应急装备研发生产和检验检测基地、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炎帝神农和编钟礼乐文化保护传承地,奋力推动经济总量向2000亿元目标迈进。
这既是对千年文明精神的当代传承,更是用实干书写的新时代发展宣言。
在专汽应急产业的轰鸣声中,有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干路径——面对行业同质化竞争,程力集团投入3亿元对生产车间进行系统性改造升级,5G智慧工厂入选国家级,公司生产效率提升25%,产品交付周期缩短20%。2025年,该公司专用车销售目标剑指90亿元。这种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印证着“十年磨一剑”的深耕价值。
现代农业的突围路径,在“一朵菇”的蜕变中愈发清晰——品源公司对市场上的100多种调味品进行研究,历经18个月的反复试制、提炼、升级,最终打造出年出口10亿余元的“菇的辣克”系列产品,从传统干香菇到香菇酱,产品附加值增长30%以上。数据最具说服力:2024年,“随州香菇”以品牌价值176.28亿蝉联全国榜首,全产业链产值近500亿元,带动30万人从业。数据背后,正是无数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的坚守。
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让沉睡的文化资源焕发新生——炎帝故里景区打造“日可玩、夜可游”的全天候体验,2022年日均吸引4500余人次,带动夜间经济蓬勃发展。这种敢想敢试的突破,与炎帝“创市廛”的商业创新精神一脉相承。今年“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57.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61亿元,同比均增长25%以上。
辛勤耕耘、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不仅是我们对炎帝精神的传承,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朴实的方法论。放眼当前,随州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节点,船到中游、不进则退,百舸争流、慢进亦退。面对我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城市能级不高、思想不够解放等诸多现实问题,我们实现逆袭的唯一出路就是实干。
我们要把实干的责任扛在肩上,把实干的行动落实在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厘清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在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大民生、重大活动等任务中用真功、鼓实劲,求突破,推动强基和扩能“双轮驱动”,推动科创和产业“双向奔赴”,推动外贸和内销“两端发力”,推动生态和文旅“互促并进”,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城乡环境,为全省“支点建设”作出更多随州贡献。
在随州的产业星河中,齐星集团是持续闪耀的恒星。这家从汽车车身领域起步的企业,以数十年如一日的稳进姿态和科技创新基因,成为随州专汽产业的领航者,在时代浪潮中书写传奇。
走进齐星车身公司总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运转不息,一台台驾驶室经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40余道工序后下线。作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其车身产品覆盖300多个品种,与徐工、三一、金龙等10余家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年产能达10万台,专业车身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从最初为卡车定制驾驶室,到如今为工程车、新能源重卡提供全流程车身解决方案,齐星用近30年时间,在细分领域筑起难以撼动的壁垒。
创新是刻在齐星骨子里的基因。面对“双碳”目标和消费升级趋势,企业以“加减法则”推动产业转型。近年来,齐星集团紧跟前沿风口,瞄准智能化、新能化、绿色化方向,在传统产品上做“减法”,压缩转型,在优势产品上做“加法”,提档升级,促进专汽产品向高端特种车以及新能源重卡、中卡、轻卡及出口方向发展。该公司与南京金龙、江苏零一、成都壹为等企业合作,开发了系列新能源驾驶室产品。
跨界创新更是齐星的“破圈”密码。2022年,国内某影视公司提出定制化影视制作车需求,齐星迅速组建15人专项团队,针对影视拍摄中画面监看滞后、转场设备搬运繁琐等痛点,历经8个月研发出“移动影视工作站”。车内配备4K高清监视器、实时剪辑系统和5G信号传输装置,拍摄团队可在车内完成从画面采集到初剪的全流程工作,单台售价超1000万元。“一台车相当于一个小型制作基地,可以明显提升剧组转场效率。”副总经理李永伟介绍,该产品一经推出便斩获10台订单,成功切入高端专用车市场。
作为随州专汽“走出去”的先锋,齐星积极融入双循环。今年年初,92个满载车身及零部件的集装箱从厉山站搭乘中欧班列直达中亚,运输时效从传统海运的3个月压缩至25天,成本降低10%。“今年目标出口5000万美元,重点开拓中东、俄罗斯、东南亚市场。”董事长郑强的规划,彰显着嵌入全球产业链的雄心。
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工厂到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齐星的蜕变之路印证着“实业兴邦”的深刻内涵。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齐星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每年科技创新投入近亿元,用于装备升级和技术研发。该公司现有技术工艺研发人员160余人,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不少新产品问世。
从“制造”到“智造”,从“本土”到“全球”,齐星集团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随州工业史上书写着稳进实干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