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5月16日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将在武汉举办
教育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有关情况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是由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湖北省共同举办,以 “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会前将安排学校参访和全球教育数字化成果展。本次大会将发布五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数字化成果,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发布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2025,发布数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热点,发布《数字教育合作武汉倡议》。大会将举行10场平行会议,主题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学习、教师发展、数字教育评价、全球数字教育治理、数字教育安全与伦理、人工智能赋能STEM教育、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等多个领域。大会还将于5月14日至5月17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B6馆举办教育数字化成果展览。
自2022年我国启动实施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来
湖北成为
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国家试点省份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省份
湖北的校园里
发生的这些新变化
↓↓↓
人工智能课还能这么“玩”!
在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VR探火星、AI造救援车等新奇有趣的数智课程,呈现在小学生的课堂上。
在神龙小学“星屿学院”自学室的任务规划区,六年级学生正在围绕《AI火星车救援挑战》这一主题,通过自主体验、小组合作、STEAM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开展项目式主题课程:制作一辆智能火星救援车。
通过VR设备,同学们能够沉浸式体验火星地貌与环境,在AI专属智能体(探测分析师)的帮助下获取精准的火星环境数据。
在自制火星沙盘的帮助下,一场模拟“智能火星车救援任务”的运行测试缓缓展开,这个步骤能够同步记录运行数据及发现的问题,及时修复与优化。模拟运行正常后,再与AI专属智能体(智能升级师)深度对话,学习了解温度、语音、巡线、避障等自动驾驶的基础原理知识,优化火星救援车模型,实现智能驾驶的升级。
在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人工智能教室里,音乐教师张玉珂在与自己的新搭档“艾珂珂”共同上课,这个教师智能体分身,是利用专属AI大模型打造的,通过两位老师的巧妙互动,将各种音乐演奏的场景、乐器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可视化呈现。
这个名为华师“附小智脑”的平台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储备了海量小学校本知识库,还可以实现千人千面。比如,打造的专属“数智导师”,不仅和真人老师声音、长相相同,还能准确复现他的教学特点和方法,24小时为学生和家长解答疑惑;也能为每个学生打造专属的“智能学伴”,全面记录学生在校点滴,深入洞察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潜在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
数智赋能高等教育全场景融合新生态
聚焦“AI+教育”深度融合,湖北高校将智能技术嵌入医学、制造、艺术、农业等30余个学科领域,融入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学科中,打造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数字孪生校园”“大模型课程评价”等一批标杆性应用场景。
在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内,来自湖北各大高校的数字教育“尖板眼”在这里齐齐亮相,描绘出数字教育的“湖北样板”。
在武汉大学数智教育成果展上,还揭示了武汉大学数智教育人才培养的奥秘。武汉大学OGE教学版平台、数智教育创新平台的门户网站、AI+多元智慧画像体系、“武汉一号”卫星(珞珈三号02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武汉大学启明星一号(微纳卫星)、电力全场景仿真数智化虚拟教学体验平台……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精彩亮相。
由武汉大学学生自主研发的iLoboke足球机器人,是一种针对足球比赛的机器人,它使用了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自主地控制移动、射门、传球等动作,与其他机器人或人类队员进行比赛。
武汉纺织大学三维虚拟试衣实训平台由计算机学院与服装学院携手打造,学校将三维重建、智能推荐、点云配准等创新计算机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打造了集“数字人构建-虚拟试衣-服装元宇宙”于一体的智能教学平台,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的全新教学闭环。平台共有人体三维重建、个性化服装推荐、三维虚拟试衣和服装元宇宙四个功能。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沉浸式地学实习实训仿真平台展区,40条野外授课路线、150个野外观察点、200条野外授课视频、200条三维露头、260个互动知识点都能一一展现。该平台借助高精度三维建模,真实复刻地质场景,精准还原秭归基地多条经典野外实习路线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实现用新技术摆脱实习实训的时间和空间束缚。目前,该平台已在学校和实习基地投入使用。
以数字化推动职业教育变革探索高职教育与AI融合新路径
一个小机器人,能流畅完成各种舞蹈动作;一套方向盘和屏幕,能体验学习无人驾驶和汽车网络安全技术;一套VR设备,能使人身临其境体验到5G基站如何进行建设和运维……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内,各项“高科技”已经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练就一身“真功夫”。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了“智能制造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破政校行企之间的壁垒,搭建了一个无边界的创新生态系统,开展学生实训、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工作。
数字赋能终身教育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湖北开放大学近几年精准“把脉”银发需求,先后开设了《相机摄影》《手机摄影》《无人机航拍摄影》等课程。无人机航拍班自去年9月开班以来,名额很快就被报满,十分抢手。
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老年学员与武汉经开区沌口小学的孩子们隔空“切磋”,智能临摹系统为银发学员们提供颜体、篆书等多种字库,覆盖字帖和碑帖两种临摹形式。电子屏实时呈现的笔锋轨迹与AI动态修正提示,让书法练习的过程既不失传统韵味,又能通过现代化手段精准校对。
打破壁垒,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老少同上一节课,孩子们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学习,互相促进、互相进步。
目前,湖北全省有41所中小学校、45所职业院校、52所高校建成全息互动课堂、人工智能教室等数字立体教学空间。目前,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基础教育创新应用试验区等14项国家级实验示范项目已落地湖北,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区域和学校激活率均为全国第一。
4所学校入选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全省66所本科高校开设48个数字技术相关专业、649个专业点。湖北省还建设了教育大数据中心,形成“数字底座+公共平台+教育应用”的数字化体系,为全国数字教育发展贡献“湖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