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工作部署,持续深化“悦学习·跃青春”思政引领品牌,全面激发全省团员青年投身支点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支点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青春湖北”推出“悦学习·跃青春—支点建设青年谈”专栏,今天刊发“青春湖北”专访团宜昌市委书记付景龙的报道。
问:2月5日,湖北召开“新春第一会”——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宜昌共青团如何贯彻全省“新春第一会”精神,在牢记嘱托、建成支点中担当使命?
付景龙: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宜昌共青团将聚焦聚力支点建设,在识大局中明方向,在应变局中谋发展,在开新局中打头阵。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立足政治学校定位,创新平台载体,注重典型选树,系统深化“悦学习·跃青春”思政引领品牌,积极开展“支点建设‘宜’起谈”“青春为支点建设挺膺担当”青年先锋寻访等主题活动,筑牢广大青年投身支点建设的信仰之基。
二是紧扣党政中心大局,以青科突击队建设为抓手,组织动员全市团员青年争当产业发展的先锋队、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乡村振兴的实干家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排头兵,凝聚广大青年投身支点建设的奋进之力。
三是聚焦青年急难愁盼,以巩固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统揽,用心用情办好爱心托管班、青年夜校等民生实事,持续擦亮“青春作伴·‘宜’见钟情”、滨江青年电音节等品牌活动,厚植广大青年投身支点建设的发展沃土。
四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团,提升“两企三新”领域团青组织有形覆盖和工作有效覆盖,坚持以进的基调、拼的意识、抢的状态,加强团干部队伍和团员队伍建设,夯实广大青年投身支点建设的坚强堡垒。
问:2月2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调研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强调更大力度健全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协同共进。宜昌共青团如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如何吸引更多大学生和各类人才集聚落户、追逐创新梦想?
付景龙:当前,宜昌正处于第四次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渴望青年人才来宜就业创业。下一步,宜昌共青团将以更实举措、更高标准,着力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更富实效、更具特色。
一是强化政策供给。继续迭代实施“1+4”人才政策,认真落实《关于聚集新生代劳动力来宜留宜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持续开展“千企百校行”“万名学子宜昌行”等活动,对来宜大学新生持续发放“一册两卡三实践”大礼包。
二是强化平台赋能。优化“宜才码”“掌上找工作”“大学生VR招聘求职”等平台功能,推广直播带岗、网络招聘、短信推岗、电话送岗等线上服务模式。实施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打包办”。推动青创园提质增效,推动青年驿站向“综合服务枢纽”转型。
三是强化全链服务。在市内高校提前介入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实施技能人才培训“五业联动”,加大新兴领域青年的就业培训力度。推进“青创贷”扩容升级。加强用工指导,扩大法规宣传,规范市场秩序,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问:共青团湖北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动员引领团员青年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挺膺担当的实施意见》,宜昌共青团如何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干部素质提升年”的部署,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六大行动”,强化团干部的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
付景龙:省委将今年作为“干部素质提升年”,市委对标谋划“六大行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宜昌共青团将全面对标对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青春之能。
一是强化支点意识。积极引导团干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什么是支点”“为什么建支点”深刻内涵。邀请省委党校、市委政研室相关专家开展专题辅导,通过专家讲学、交流研学、互鉴互学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团干部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
二是提升工作效能。坚持纵向协同,探索建立“揭榜挂帅”“点题作业”机制,持续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抬升工作标杆,全面对标学习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先进团组织的经验做法。深化横向协作,加强与党政机关、在宜国企的合作,推动阵地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积极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
三是锻造过硬队伍。系统谋划、精心组织全市共青团系统团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新兴领域团青骨干培训班及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开展团干部上讲台活动,着力提升团青干部综合能力素养。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基层一线,走进青年身边。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彰显共青团昂扬向上、清澈纯粹的青春风貌。
问:省委、省政府聚焦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赋予宜昌新使命,在扛牢“三个重要”新使命、落实“六个奋勇争先”中,宜昌共青团如何跑出青春加速度?
付景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共青团的工作主线。下一步,宜昌共青团将紧扣省委对宜昌“三个重要”新使命和“六个奋勇争先”新要求,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
一是全力加大城市引人聚人力度。突出吸引大学生群体,常态化开展“社区实践计划”“爱上宜昌书香行”等品牌项目。突出服务产业青年,深化“我为产业青年做实事”,开展厂BA、夜校园区行等特色活动。
二是久久为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巩固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全面融入城市更新行动,打造更多适青场景和暖青项目。紧扣文化旅游、青年消费等主题,开展寻访、招募城市青春合伙人。常态化开展青年交友联谊100场以上,举办第四届三峡大坝青年集体婚礼。
三是持续深化青年岗位建功行动。聚焦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服务东部产业新区行动等“四个重大”,建设一批青年突击队,开展一系列岗位练兵,寻访一批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比工作、赛标准的浓厚氛围。
四是完善拓展青年领域民生项目。推进爱心托管班建设提质增效,全年开班500个以上。加强青年驿站管理,扩大宣传影响,全年为来宜求职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2000人次以上,规范建设青年夜校13个,累计发放“青创贷”8亿元,改造“筑梦小屋”200间。
问:作为我省唯一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首批试点,宜昌始终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有力抓手及党委政府战略性工作,坚持“为青年人筑城”,在其过程中,宜昌共青团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
付景龙:试点启动以来,我们全力打造“乐居、立业、活力、有为”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在全国相关会议上交流发言6次,在《中国青年报》《中国共青团》发表市级领导署名文章和专访报道4篇,中期评估核定等次为A档(优秀),3项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试点成效初显。
在政策供给方面,连续三年将全面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写入党代会报告、市委全会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调整并设置单独章节。制定出台普惠性政策30余项。
在适青场景方面,坚持“青年城市青年建”,打造“五十里滨江青和力地图”,在城市“金角银边”新增青年文化休闲和公共绿地407处、青年体育健身场地230处,新建“青”字号口袋公园63个。
在乐业安居方面,实施“招才兴业”计划,连续发布上万个就业岗位。连续三年举办“330”三峡国际人才日活动,以一座城的最高礼遇诚邀各路青年才俊加盟宜昌。建成青年驿站30家,新建青年未来城安居项目3个,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8万套,打造出“短住+长租+优购”的青年安居体系。
在婚恋托育方面,打造16处青年交友联谊基地,举办“青春作伴·‘宜’见钟情”交友联谊活动500余场,覆盖单身青年3万余人。连续三年举办三峡大坝青年集体婚礼,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全省、享誉全国的特色婚恋服务品牌。建成托育机构237家,开办假期爱心托管班1186个。
我们还成功举办了长江中上游区域城市青年发展交流会、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艺术展、电竞旅游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培育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龙舟争霸赛等区域特色品牌,不断丰富完善青年文娱消费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