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09:36:06 来源: 湖北发布

湖北省
举报
4月29日
湖北召开“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
——‘七大战略’行动方案”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解读《关于实施枢纽提能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的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力争到2027年开放型经济中部领先,到2030年开放型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到2035年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整体重塑,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一是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近年来,我省开放型市场主体加快成长,2024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9570家,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实绩企业数实现历史同期最高。湖北将实施外贸龙头企业育强、外贸平台倍增、专精特新外贸“小巨人”、中小外贸企业“繁星成长”四大计划,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同时,提升光电子信息、汽车、化工等“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外向度,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特别是发挥武汉开放牵引作用,做强襄阳、宜昌、黄石、鄂州等开放型经济重要增长极,加强三大都市圈开放功能协同,推动开放型经济全域协同发展。二是实施平台能级跃升行动,打造制度创新高地。我省已形成3大自贸片区、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7个开放口岸、6个综合保税区、9个国家级经开区等类型齐全、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开放平台体系。湖北将加快实施湖北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建设全国领先的综合保税区,全面提升产业园区开放水平,支持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发挥平台示范引领作用,更好打造高质量开放型经济集聚区。三是实施国际物流通道提升行动,打造开放枢纽辐射高地。《行动方案》提出建设天河机场、花湖机场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提升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枢纽集结能力,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构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形成国内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辐射最广的现代物流体系。四是实施惠企发展便利化行动,打造开放环境高地。《行动方案》聚焦外向型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问题,从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企业出海便利化水平,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三方面,实施一系列惠企举措,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五是实施“开放湖北”全球影响力提升行动,打造开放要素集聚高地。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特别是打造高能级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好高水平开放创新研究院,办好相约春天赏樱花、中国—北欧经贸论坛、世界500强对话湖北等品牌活动,讲好湖北“开放故事”,全面提升“开放湖北”全球影响力。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北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入快车道,2024年,全省进出口突破7000亿元大关,增长9.6%,增速中部领先;实际使用外资19.2亿美元,规模中部领先。今年一季度,全省开放型经济起势有力、全面向好,进出口增长16.6%,高于全国15.3个百分点,规模在全国排名较去年前进一位;新设外资企业156家,增长18.2%;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4.5亿美元,全国第2。今年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外贸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湖北如何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是做大外贸朋友圈,全力开拓多元化市场。近期,省商务厅组织经贸代表团赴欧洲开展经贸洽谈活动,与日本、沙特等国访鄂经贸代表团开展深度接洽,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一季度,我省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进出口分别为392亿元、229.7亿元,分别增长46%、4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936.4亿元,增长18%。湖北将全力实施“2025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全年组织3000家次以上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加大对企业“出海”的政策支持,全力开拓欧洲、东盟、中东、非洲等多元化市场。二是推动出口转内销,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湖北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24年全省社零额突破2.5万亿元,规模稳居全国前七,今年一季度,全省社零额增长7.3%,增速全国第2、中部第1。湖北正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全力帮助出口遇阻的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下一步,还将开展外贸优品进商场、进超市、进步行街、进重点商圈,拓宽外贸转内销渠道。三是培育外贸新动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把握国际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重要机遇,持续优化外贸结构,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实施“湖北制造 店开全球”行动,为企业搭建线上出海平台。探索发展新型易货贸易,积极培育试点先行企业,搭建数字化平台。四是纾困解难保主体,倾力做好企业精准帮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外贸“稳主体、拓增量”行动,“一企一策”解决企业订单、通关、物流、结算等难点问题。鼓励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创新跨境金融产品,在授信、融资、保险、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方面加大对外贸领域金融服务支持。加大惠企培训,变企业“上门找政策”为政府“上门送政策”,尽最大努力将外部冲击影响降到最低。五是激活平台强引擎,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近日,鄂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正式获批,将充分发挥花湖国际机场物流枢纽优势,增强机场开放功能、集货功能,推动航空货源持续向花湖机场集聚。建强用好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为企业出口出海和出口转内销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运营质效,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湖北将如何围绕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建设、打造“枢纽对枢纽”的高效集疏运体系,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实的开放通道支撑?一是运行规模和质效双提升。2014年至今年一季度末累计开行5166列,累计承运货值超1100亿元,近两年每年高质量开行1000列以上,平均单箱货值、枢纽集结能力等质量指标明显提升。二是运输方式和体系双拓展。累计开通57条跨境运输线路,全国首批次开行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日韩—武汉—欧洲”国际海江铁联运班列,获批建设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构建形成吴家山与阳逻港“双枢纽”齐发的格局。三是运营模式和服务双延伸。汉欧国际物流园投入运营,设立8个合作海外仓,提供公共班列、定制专列和拼箱3种运营模式,开发上线供应链生产操作系统,实现从门到门全流程的闭环服务。下一步,将以服务支撑我省“支点建设”为目标,统筹协调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提升枢纽集结能力。编制实施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加快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吴家山国际陆港主枢纽、阳逻港铁水联运特色枢纽及省内节点优化布局,积极拓展中欧、中亚、铁水联运特色线路。二是进一步提升经贸带动效益。积极培育“班列+口岸”“班列+贸易”“班列+电商”“班列+园区”“班列+金融”等新业态,大力发展临港、适铁产业,推动班列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打造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引擎。三是进一步提升运行服务质量。大力推进“一单制”“一箱制”服务模式创新,扩大“快速通关”模式覆盖范围,建立中欧班列(武汉)数字化平台,加快布局一批境外分拨中心和海外仓,提高境内外集货和集散服务效能。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在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进展成效如何?一是着力畅通高速公路主骨架。聚焦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坚持提升存量和做优增量相结合,加快建设武汉至重庆、平顶山至宜昌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进一步畅通纵横大通道。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建成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124公里,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在建高速公路项目2159公里,已建、在建高速公路总规模(含改扩建)已达到10283公里,“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重点强化“金三角”高速公路主骨架,全面启动沪渝、福银、京港澳、二广等“两横两纵”高速公路大扩容,推动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实现八车道高速公路联通,通行能力和对外形象得到极大改善。以省级高速公路为重点推进联网、补网、强链,优化省际通道网、都市圈交通网和过江通道布局,持续完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全省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600公里。二是着力打造“水运上的湖北”。以长江、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湖北段为核心,着力打通内河航道堵点卡点,全面提升水运通道能力韧性。长江武汉至安庆段6米深水航道已经投入运行,万吨级货船可常年直达武汉。汉江孤山、雅口、新集、碾盘山枢纽基本建成,襄阳以下1000吨级航道全线贯通;同时,汉江兴隆至蔡甸段2000吨级航道整治、兴隆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正加快建设,“3船闸1航道”工程也在加快进行前期工作。截至2024年底,全省1000吨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2213公里,居长江中上游第1、内河第2。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和效率稳步提升,枢纽能级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省港口吞吐能力5.9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610万标箱,均居长江中上游第1;全省港口吞吐量7.53亿吨,居长江中上游第1、全国内河第2,集装箱吞吐量260.66万标箱,居长江中上游第1。其中,武汉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7.62万标箱,居长江中上游第1,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中上游“第一港”,进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带动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提档升级。三是着力建强多式联运体系。全省重要港口基本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覆盖,一般港口实现等级公路覆盖。武汉港、宜昌港、黄石港、荆州港、鄂州港、襄阳港等重点港口均已接入疏港铁路。武汉入列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鄂州花湖机场高速一期等项目已建成,机场高速二期工程等重点集疏运公路项目加快建设,全力服务支持花湖机场打造“空中出海口”。全省共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8个,数量居全国首位。2024年全省完成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24.86万标箱,居全国内河第1,同比增长41.6%。发挥武汉港“通道+枢纽+口岸”的优势,稳定运营阳逻港至日韩等集装箱近洋航线,“汉亚直航”常态化覆盖日本名古屋以及韩国釜山等6大基本港,巩固拓展“中欧班列+汉亚直航”“长江班列+江海直达”等多式联运业务,开通“武汉至俄罗斯”“黄石至韩国”等近洋直航国际航线,加快构建“辐射全国、衔接日韩、联通欧洲、通达东盟”的联运网络。武汉海关在增强湖北开放枢纽辐射力、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打算?在打造航空枢纽方面,创新“一站两场”模式,拓展光谷城市货站功能,通过将该货站直达鄂州花湖机场、武汉天河机场的跨境电商出口货物查验“前置”、口岸功能“前移”,实现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两场联动”,为货物运转提供智能、高效的通关环境;支持鄂州花湖机场拓展“空空中转”航空网络,依托物流可视化平台实现转运货物跨运单、跨航空公司、跨货站便捷流转,国际航线增至40条;鄂州花湖机场获批对外开放一年间,武汉海关累计监管进出境货运航班8795架次、进出口货邮量33.84万吨;推动花湖机场进境水果、水产品等4个指定监管场地获批,监管进口三文鱼、龙虾、鳝鱼等生鲜商品近1.3万吨。在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方面,支持武汉港花山、汉南港区获批临时开放;实施上海洋山港与武汉阳逻港“联动接卸”监管创新,全面推广“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离港确认”等便利高效的作业模式,实现湖北省全部水运口岸全覆盖;继续扩大“内河运费扣减”举措享惠面,2024年以来,扣减内河运费8104万元,惠及企业574家,为企业减轻税负1203万元。在提升公铁运输能效方面,大力推进铁路快通业务应用模式,稳步推进东西湖铁路中心站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试点工作;将优化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拓展到公路口岸,提高关键设备和物料周转速度,截至目前,省内已有14家高新技术企业受惠,累计享惠货值达683.3亿元,节约成本超1000万元;供港活猪查验作业首次在省内实施了远程视频监管,实现“不到场、无干扰、零等待”。在支持邮快跨(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业态发展方面,积极应用“智能审图”提升监管效能,支持湖北邮政依托鄂州花湖机场发运全网国际邮件;创新在顺丰快件转运中心实行智能分拣模式,通过“分类分区”监管实现国际快件全程无中断“一次作业”;建立跨直属海关联系配合机制,推动“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模式在湖北顺利落地,有效降低跨境电商企业在担保、仓储、物流运输等方面的运营成本。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如何为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提供关键支撑?持续加密航线网络,提升货源组织能力。2024年,花湖国际机场货机起降超3万架次,全国第3。货邮吞吐量102.5万吨,全国第5,增速全国第1。今年截至4月27日,完成货邮吞吐量42.3万吨(国际货邮吞吐量15.4万吨),新开国际货运航线10条和国内货运航线3条,累计开通货运航线98条(国际40条、国内58条),累计引入货运航司23家、货代企业85家。坚持对内挖潜和对外拓展,定制化服务省内重点外贸企业,推进武汉都市圈航空货运一体发展。建成投用光谷城市货站,实现“一站对两场(天河、花湖)、两场互通”,促进“鄂货鄂运”。对接头部跨境电商平台,积极在国内外重要节点城市设置前置货站、海外仓,加强国际对接合作,做大货源规模。持续完善开放功能,推动开放平台建设。机场航空口岸从批复同意到验收通过仅用40天,刷新中国民航口岸验收最快纪录。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已开展国际中转、保税存储、保税电商等业务,累计实现进出口货值4400多万美元。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肉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和药品进口口岸相继获批,累计保障指定监管类货物超1.5万吨,货值超1.2亿美元。获批中国(鄂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电商企业依托花湖国际机场开展“9610”业务,预计运营首年出口货物超5万吨,贸易额约35亿美元。获批全国保税航油监管优化首批试点,开通保税航油加注业务,预计全年加注保税航油量20万吨,为航司节约成本约7000万元。持续推进空港综保区申建工作,年内全部建成空港综保区1.33km2范围内的配套设施。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建强湖北自贸区鄂州联动创新发展区。落实好国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航空货运发展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开放制度体系。持续营造一流环境,提升通关服务效率。创新海关监管方式,全面实施“7×24”小时通关服务,通关时效指标处于全国前列。实行快件“分类分区”监管,处理效率大幅提升。“空空中转”“机坪直提直装”等运输模式常态化运营,货物周转时间大幅缩减。搭建鄂州花湖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平台,打通政府平台和企业系统两类数据渠道,为空运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一网通办”。借助智能卡口管理系统、海关查检系统、风险防控系统等信息化工具,实现了对货物的全方位精准监管。优化通关作业流程,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让更多国际货运航线“满载而归”。围绕企业注册登记、融资、跨境交易等方面,加强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着力打造特殊政策先行区、外贸模式创新示范区和制度建设试验区。持续壮大临空经济,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充分利用花湖国际机场“大进大出、快进快出”货量优势,促进物流产业、商业、金融等各类要素聚集,把货运流量转化为经济流量,加快形成效益增量。优化完善“一区四园”产业布局,积极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培育壮大航空物流、临空制造、现代服务、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创新发展低空经济、“保税+”等新业态,打造临空经济增长点。2024年,签约亿元以上临空产业项目92个、总投资518.25亿元。湖北国贸等10家跨境电商企业落户开展业务,德玛克半导体等25个制造业项目加快建设,中康众盛等5个产业园建成投用,新科宇航MRO等一批产业项目即将投产,鄂州至十堰低空货运航线开通运营。2024年,花湖国际机场拉动鄂州全市GDP、服务业分别增长1.1个、2.4个百分点,带动同期湖北全省外贸增长2.8个百分点。


本文来源:湖北发布
责任编辑:
马羚_hb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