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检察机关“干部素质和办案质效提升年”“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应用年”相关活动要求,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支点建设,4月28日,武汉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学习交流会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召开。
会议聚焦“指导性案例研学、典型案例培育、数字检察赋能、服务支点建设”四大主题,通过“学、讲、研、训”一体化的创新模式,运用“春季练兵、学用双循环、教研训战融合、素能提升”的“1234”春训法,全面加强了全市民行检察干警的担当作为意识与履职能力。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主任李晶、副主任杨琳、王芳和干警代表,全市基层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业务骨干参会。
会议伊始,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院分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薇对全市民事行政检察干警的到来致以热烈欢迎,表示希望借此会议与各院民行检察骨干力量加强交流互鉴,共同推动2025年民行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
1指导性案例研学锚定监督方向
市检察院干警代表杜晖、孙晨分别领学最高检第五十六批(民事)指导性案例、第五十八批(行政)指导性案例,就检察机关如何通过行使调查核实权促进法院统一裁判尺度等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法律适用+实践启示”三维解读,为民事行政检察精准监督提供方法论指导。
2典型案例培育分享深挖办案“富矿”
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民事行政案例工作开局良好,有1个民事审判活动监督案例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典型案例,4个案例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1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法律文书。市院、洪山区院、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和青山区院先后以这些获评案例的办理和培育为切入点,分享了办案经验。
3数字检察赋能解锁智慧监督
为持续深化数字检察战略,真正以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江夏区院、江汉区院、汉阳区院及东西湖区院先后介绍了“人民陪审员违法参审案件四检融合监督模型”“行政诉讼原告不当承担案件受理费监督模型”等法律监督模型的研发思路与应用实践,为全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作用,实现从“个案办理”到“模型提炼”再到“全域推广”的数字检察路径提供了实践样本。
4支点建设研讨凝聚发展共识
“我们要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助力长江大保护’等专项工作为牵引,聚焦科技创新、市场准入、生态安全等重点领域,推动监督履职与大局需求深度融合。”座谈交流环节,全市民行检察干警聚焦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履行检察职能 服务支点建设”为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交流,并提出了聚焦聚力支点建设的思路举措。
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主任李晶在总结时强调,武汉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要自觉融入支点建设,牢牢树立“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的一体履职意识,怀揣服务大局建设的使命感,找准服务保障支点建设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不断提升工作标杆,推动监督理念从“个案纠错”向“类案治理”升级,监督方式从“单兵作战”向“数字赋能”转型,不断培育具有纠偏、创新、引领价值的“国字号”“省字号”案例,全力推进全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此次学习培训既是全市民事行政检察条线的“春季练兵”,更是落实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的生动实践。2025年,全市民事行政检察干警将在监督精度、培育深度、创新力度上持续发力,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贡献更优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