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奔涌,荆州为要。作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关键节点,荆州483公里的长江岸线占湖北省总长的45.6%,其生态保护成效直接影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荆州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纲领,通过铁腕治污、生态修复、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将昔日“化工围江”“砂石蔽岸”的生态痛点,转化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绿色样板,书写了一部从“险在荆江”到“美在荆江”的生态史诗。
长江大保护,不是一场简单的环保运动,而是一次发展理念的嬗变重塑。荆州人用七年时光,完成一场从“靠水吃水”到“养水富水”,从“资源掠夺”到“价值共生”的深刻转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的“荆州样本”。
荆州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监利一家造纸企业投入3亿元进行环保改造,污染问题解决了,产品附加值提升30%。洈水水库发展生态旅游后,周边村民收入翻了番……这些鲜活的事例证明,绿色发展不是经济发展的“减速带”,而是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长江大保护给荆州带来的,不只是环境的改善,更是一种发展思路的转变。过去荆州人把长江视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库”,现在则当作需要精心呵护的“聚宝盆”;过去追求短期的GDP增长,现在注重长远的生态价值;过去是“先污染后治理”,现在是“保护中发展”;过去是“政府干、群众看”,现在是大家一起参与;过去只看眼前利益,现在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这种发展理念的转变,比任何环保工程都更为珍贵。
今天,漫步荆江江畔,江水清澈、鱼翔浅底、游人欢笑、鸟鸣婉转,这座城市的蜕变令人感慨。但更让人振奋的是,荆州人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保护长江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好地发展;不是放慢脚步,而是换道超车。这种共识,正在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长江大保护启示我们: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城市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血脉,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荆州的蝶变证明,这条路不仅走得通,而且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