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湖吃湖,好水出好鱼
晚春,长港河畔
在杜山镇三山湖种养殖
农民专业合作社
近300亩的精养鱼塘里
武昌鱼、草鱼、鲫鱼
青鱼、鳜鱼、翘嘴鱼
……
各类鱼畅快游弋、自由生长
“今天早晨,我们就分装了近5000斤风干武昌鱼、饭蒸鱼、腊鱼,发往北京、武汉等地。这里的鱼在纯天然状态下长大,腥味小,肉质鲜美,非常受欢迎。”合作社负责人、返乡青年王鸽说。
长港河,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穿过鄂城、梁子湖两区樊口、杜山、长港、东沟等四镇街的广袤大地,是我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纽带,吸引众多创客来此兴业,承载着鄂州更绿更美更富生机的未来。
01“鱼二代”的“水产经”
在长港河的臂弯里,鄂州“水产养殖第一村”——杜山镇三山村一直因水而灵动,因鱼而欢腾。2023年,在外闯荡数年、小有成就的80后青年王鸽,得知家乡正在打造“武昌鱼小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毅然决定回村当“鱼二代”。
王鸽斥资数百万元,办起了线上+线下、产+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并成立三山湖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态养殖武昌鱼等名特优淡水鱼;带领20多位村民发掘地方特色美食,先后研制推出饭蒸鱼、风干鱼、腊鱼、泡椒藕带、菱角菜等十余个土特产深加工产品。2024年,产品俏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实现产值近千万元。
“长港河、三山湖和武昌鱼一样,都是代表百湖之市鄂州丰富水产资源的‘金名片’。我们将坚持‘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以质量铸品牌,以口碑赢市场,一步一个台阶地朝着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标迈进,带动更多父老乡亲就业增收,助力家乡振兴。”春江水暖,鱼欢人畅,湖北三山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鸽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02新“创客”的“乡愁地”
在“山水乡愁地”——长港镇峒山村,90后返乡创业者陈川时常作客乡愁学堂,向一拨拨年轻“创客”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
2022年,在上海打拼多年的陈川响应家乡号召,带着全部积蓄回到峒山村,在一片荒草丛生的水杉林中创办起“峒山栖客露营基地”。前期,由于经营偏于专业户外露营,客流惨淡,他和伙伴们一度陷入迷茫。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基地建起栈道、公厕和停车场,他果断调整方向,决定将农事体验融入营地活动,策划了“水杉林钓龙虾”“亲子捡蛋”等特色项目,赢得众多年轻游客的青睐。
2024年“五一”期间重新开业后,基地单日接待量突破400人,如今他的露营基地登上鄂州景点好评榜第一名,周末席位需提前半月预订。基地不仅吸纳十多位村民稳定就业,还带动周边种养殖农户增收30余万元。
“政府的帮扶像一场及时雨,让我的事业在乡野间拔节生长;全链条服务,暖了我们归乡游子的心,让我们更有信心扎根乡村、建设家乡、回报家乡。”陈川意气风发地说。
03农场主的“田园梦”
“现在道路平坦通畅,寄递物流又快又方便,不用出门就可以接单发货,真省心。”在东沟镇东磨路一侧的鄂州求和生态农业科教园,60后黄秋平感慨地说,这几年,农业园周边交通条件大为改善,物流服务越来越便利,他便毫不犹豫地回乡当起了农场主。
“园子里种的十几种蔬菜瓜果,都是生态种植、口感上乘,非常适合开展采摘、研学拓展活动。这里离武汉近,只需半个小时车程;梁子湖和长港河就在眼前,养心养肺又养胃,过来体验一下,挺舒服的。”武汉游客高先生说。
如今,在长港河畔,各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发展有机蔬果种植、水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直播电商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集农耕文化展示、科普宣传、种苗培育、生态种养、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走廊。不仅提高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收入,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奔赴而来创业逐梦的年轻人。
“越来越多朋友从武汉过来这边采摘、游玩、垂钓,生意越做越顺,计划再打造一些周末游项目,让更多游客喜欢上鄂州的山水田园。”武汉创客、东沟镇另一农场主周志祥一脸欣喜,踌躇满志。
一人就业,一家受益;万家创业,社会繁荣。长港河畔的创业潮涌正以磅礴之势,推动着沿线村镇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激励着更多的人勇敢地追逐梦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拼搏,为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让我们为长港河畔的创业者们点赞!
长港河是生态保护“绿飘带”、产业振兴引领带、凝聚乡魂的情感纽带,承载着鄂州更绿更美更富生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