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有368家医院
全年诊疗人次达6300万
其中86%的诊疗在公立医院
去年10月
武汉市卫健委发布的
《武汉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简报》显示
武汉医疗资源丰富
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为了更好服务患者和医生
武汉市公安局推行“一院一警”机制
将警力资源前置
在全市114所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
警医共治、联动响应
更好维护医疗场所秩序
今年一季度
武汉市涉医警情和突出医患纠纷
同比分别下降3.6%和12%
一键报警立即到
“有突发情况,请立即到三楼!”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民警许可带领辅警、保安正在医院门诊大楼五楼巡逻,对讲机里突然传来呼叫。许可带队跑步赶到三楼某科室,看到一名年轻女性患者,情绪激动,对医疗秩序造成干扰。民警立刻控制场面,安抚患者情绪。原来,这是一起因插队就诊引发的纠纷,医生情急之下按下“一键报警系统”。
许可是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警务室民警,他的办公室设在医院门口。“各个诊室都安装了一键报警系统,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医护人员只要按下报警键,我们就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许可看来,将警务室设在医院,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出警更快。
快,不能仅仅依赖警力。大型医院科室多、门诊量大,单靠警务室一位民警的力量,很难实现全天候全区域覆盖。调动和发挥好医院安保力量,至关重要。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是武汉市第一家设置警务室的医院。民警陈正超介绍,该医院有160多名安保人员,全部纳入“黄鹤卫士”义警团队,警方与医院保卫处紧密配合,共同维护医院秩序安全,“有突发事件时,附近保安会在1分钟内抵达,进行前期处理,3分钟左右,我们的巡逻队伍会赶到支援。”
在日常工作中,警方还组织开展安保人员实战技能培训和应急处突演练,增强保安协同作战能力。“在警方的指导下,我们的安保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南医院保卫处负责人介绍,医院被授予“全国平安医院表现突出集体”称号。
好民警要当“全科能手”
在医院警务室当民警,就像在急诊科当医生,随时都要准备好处理各种各样的状况。
去年7月,武汉市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收到一名宫外孕女孩,情况危急,急需手术。然而,送她来的男伴留下8000元现金后匆匆离去。女孩情绪不佳,拒绝配合治疗,甚至在住院部做出爬窗、跳楼等危险举动。民警朱梅换上便装,像一位知心大姐般,轻声细语地将女孩劝回。随后,民警调查确认了女孩身份,并联系其在外地的父亲。此时,女孩的血压持续下降,医生建议立刻手术,可女孩坚持拒绝,她的父亲也表示要等他到武汉后再做决定。朱梅一边温柔安抚女孩,一边耐心劝说其父:“孩子现在情况危急,手术不能再拖了。”两人终于同意手术,一场危机成功化解。
“你不听话,就把警察叔叔叫过来”,很多家长在吓唬孩子时都说过这样的话。4月2日,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许可就真的接到了这样的警情:一位妈妈带7岁的儿子到医院做肺功能检查,但儿子哭闹不配合,她无奈之下只能报警。男孩看到妈妈真的把警察叫来,立刻停止了哭闹。许可耐心地教育男孩,要听妈妈的话,只有配合医生做检查,才能早日康复。随后,许可牵着男孩的手,到诊室顺利做完检查。“我长大了也要当警察!”男孩说。
在医院巡逻,随时都可能碰到群众有急事、难事,“我们只要看到,都会帮一把。”许可说。有一次,他带队在医院停车楼附近巡逻,一位老人突然发病不能走路。民警和辅警立刻上前帮忙,把老人背到医院大厅,借来轮椅,推到急诊室。
“医生在诊室内救人,我们在诊室外救急。”许可说,群众的急事、难事各不相同,好民警必须成为“全科能手”。
独立可信第三方,将误会化解于萌芽
在医院,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目标都是打败病魔,但在实际诊疗活动中,难免还是会产生医患矛盾,甚至导致纠纷。当矛盾发生时,民警作为独立可信的第三方,第一时间进行调解处理,常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3月中旬,在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发生了一起患者手术后因大出血导致死亡的案例。这起不幸的事情发生后,家属情绪激动。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安抚家属情绪,引导他们走正常的医疗事故处理流程。同时,与医院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处理好后续事宜。作为矛盾的“缓冲带”,民警处理得当,不仅保障了良好的医疗秩序,还能帮助病患家属合理合法维权,避免矛盾激化。
在医院日常,还有不少因误会产生的小矛盾,也需要民警及时调解。4月6日,警方接到群众报警,某孕妇因无法办理住院手续,与医院产生纠纷。民警了解得知,该孕妇2017年曾被狗咬伤,在这家医院治疗,产生了约2万元治疗费用,全部由狗的主人承担。此次,该孕妇办理住院时,得知自己有欠费,以为当时的2万元治疗费都未支付,情绪异常激动。经民警调解,医患双方澄清误会,原来,欠费仅153元。该孕妇结清欠费后,顺利住院候产。
据介绍,武汉市多个区公安分局均结合辖区医疗资源实际,优化医疗纠纷处置机制,通过与卫健部门、医院、律师事务所联动,实现情报预警“抢一步”,联动调解“早一步”,将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依法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