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黄冈市首期“大别山头雁讲堂”在陈潭秋故居宣誓广场开讲,全市2707名村党组织书记同上一堂课。6名“领头雁”一一登台,分享乡村振兴实践经验。
黄冈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国林出席开班式,并以“牢记殷殷嘱托,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作开班讲话。
如何在支点建设和项目建设年中彰显乡村作为?村党组织书记是关键。潘国林在开班讲话中说,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是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迫切需要,是聚焦大局大势,助力省委支点建设战略的客观要求,是传承大别山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现实需要。村党组织书记要提升政治能力、推动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治理能力,争做勇于担当、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带头人,切实提高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能力
在“书记讲给书记听”环节,6名主讲人分别围绕做大做强乡镇强村公司、探索片区联合党建、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市场主体、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做长做深蕲艾产业链条等方面,将产业振兴的“致富经”化作生动鲜活的乡村故事娓娓道来。紧扣“悟思想 见行动 促振兴”主题,首期“大别山头雁讲堂”还组织了政策宣讲等教学内容——黄冈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董本汉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有关政策;全国人大代表、蕲春县横车镇九棵松村党委书记董振兴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并交流感悟。
据了解,“大别山头雁讲堂”计划每季度举办一次,采取主课堂+分课堂形式进行。除了市级主课堂外,各县(市、区)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分课堂,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开展。每期邀请6名集体经济发展成效较好的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或产业带头人上台交流经验做法。从田间地头到群众身边,从建设美丽乡村到推动产业发展,新时代的“头雁”故事,以百年红色地标为起点,正在大别山麓接力开讲。
“头雁”讲稿精华版
红安县七里坪镇党委书记 阮元兵
统筹资源要素,做大做强乡镇强村公司
七里坪镇是著名的红色名镇,不仅拥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北省旅游名镇”等亮丽名片,还有“一街藏八宝”的长胜街,4A景区天台山。红绿资源富集,发展产业的“家底丰厚”,扬优成势的“本钱十足”。
村庄运营,谁来干?干什么?乡村建设依赖政府投入,产业培育缺少专业人才,美丽风景难以转化成美丽经济,面对“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窘境,七里坪探索的答案是:专业人做专业事,用一业旺,来带动百业兴。我们成立全省首个镇级国有乡村运营公司——长胜七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镇党委在产业规划、政策争取、风险防控上把好方向;公司专注研学课程开发、客源引流,党委善做“减法”,放手市场;公司敢做“加法”,激活资源,形成“党委筑巢、公司生金”的共赢局面。
经过三年探索,公司与七里坪的旅游产业共同成长。营收从最初800万元,到1200万元再到1800万元。开展红色培训600批次30000余人,培育红色文化运营人才300人,培训红色讲解员120人,带动全镇从业人员40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
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徐志新
探索片区联合党建,实现抱团发展
2011年,我响应黄冈市委市政府“一派两聘”号召,回到家乡燕窝湾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那时的燕窝湾村还是多年顶着国家级贫困村帽子的“空心村”,集体经济负债近百万元,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青壮年人纷纷离家打工,燕窝湾村被戏称为“厌人湾”。
2013年,我设立湖北省首个村企联建市场主体——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与燕窝湾村成立村企联合党支部。2017年,骆驼坳村、燕窝垸村、郭家河村、叶家圈村、凡家冲村、望江垴村和燕儿谷公司党支部等7个基层党支部成立片区联合党委,通过联组织,联产业,联治理,联生态,实现“联点成线、联线成面,全面开花”的片区发展,逐步形成“公司+集体+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2024年11月,全国首创的燕儿谷乡村云集市开市,每天以“线上赶大集”的形式开展助农直播。直播间将超过5亿元的优质农产品送进了城,增加了农民就业,带动了农户增收,父老乡亲抢先吃上了电商饭。燕儿谷电商直播基地、谷哥甄选农产品基地示范园、燕儿谷乡村云集市的相继成立,为深山里的优质农产品打开一条“走出去”的新路。
黄州区陈策楼镇盂钵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吕迎红
推动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
盂钵桥村位于陈潭秋故居南侧,下辖17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湾,736户3100余人。8年前的盂钵桥村,基础设施差,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2018年,我当选为盂钵桥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大部分田地抛荒,如何带动村级发展成了我的心头大事。
偶然得知国内有一种柑橘品种“爱媛38红美人”,我们立刻流转项目所需60亩土地,找寻发展方向。2018年4月,“黄冈伟灿苗木基地”挂牌成立,两年后基地种植的首期苗木全部挂果,果子卖了20多万,果苗卖了60多万,带动村集体增收10多万。
随后,村集体再次流转300亩土地,成立黄州区首家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控股的公司——黄冈禾牧欣农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禾牧欣”商标。公司由村集体负责实施运营,负责前期土地平整、栽种棚架建设、内外部串联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投入和苗木选种及栽培销售管理。
到了丰收季,300亩果子怎么销售?我开始拍视频、做直播,不到10天时间将5000斤爱媛橙销售一空。随后我们引进华农博士团队,在“禾木欣”公司基础上新增流转200亩土地,创办湖北归田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股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劲头越来越足。
昔日的落后村,现在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基地土地流转面积也由最初的60亩稳步发展到800余亩,村级产业固定资产由原来的3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从原来10万元,一跃达到95万元,成功让这块黄土地变成“金疙瘩”。
红安县华家河镇秦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秦泽稳
引进市场主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秦塆村地处红安县西北口,全村495户1725人,曾经是全国重点贫困村之一,常年信访矛盾不断,村级债务达到200多万元,是个名副其实的“穷山沟”。
2022年春,得知河南药商要找种植基地,我们迅速行动。面对企业提出的“厂房、劳力、政策”需求,我们率先整合各方资金25万元对村闲置厂房内外进行修复,为企业落户本村提供生产经营场地保障,并承诺对市场主体实行厂房交付后一年免租,三年减租,入住前期所有费用由村级兜底。在全村范围内统计本村有意向种植药材的农户和能参与务工就业的农户,为企业落户提供劳动力保障;争取40万农业资金项目落户秦塆村,为企业落户提供政策保障。
为确保企业留得住,我们探索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2023年9月,为扩大产业规模拓宽销售渠道,村党支部联合企业注册成立湖北岭康中药材有限公司,争取涉农资金为企业新建烘干车间和冷藏车间,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的加倍增值。
如今,这条“红色产业链”正迸发惊人能量:400万年产值背后,是2000人次的务工岗位,是18万集体经济的活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2018年的5万元发展到2024年的50万元,增长10倍,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70%,成为全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鲜活样板。
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党支部书记 段汝娜
以茶为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乌云山是“国家AAA级景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这些耀眼的光环,也是压在我肩头的重担。三年前,我信心满满的向所有党员作出承诺:我们不仅要卖茶叶,更要卖文化、卖旅游,我们要念茶叶真经,做旅游文章,走小康致富路。
手中有粮,目标如何实现?2022年底,我们成功争取到400万元的农业项目落地乌云山;2024年又争取到100万的省农业产业强村试点项目,建设1100平方米集生产加工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标准化加工厂房,改造100亩生态茶园。着眼茶旅融合,加大茶园管理力度,让238户合作社股东享受资源管理红利,资源变资产;引进智能滴灌系统,增强精准抗旱功能,田园变公园。
截至2024年底,乌云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50%,年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茶园亩均收入从4000元跃升至6000元,摘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和“全国文明村”三块金字招牌。
今年年初,投资1.5亿元的“大别茶乡文旅度假区”项目落地乌云山,将打造集茶道研学、农创展销、非遗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年接待游客有望突破70万人次。
蕲春县蕲艾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 吴明星
做长做深蕲艾产业链条 实现联农带农
蕲春,李时珍的故乡,以蕲艾闻名,此前,蕲艾标准化和产业化未形成闭环,缺少应有的价值转化,艾农种植积极性普遍不高。想要完全释放蕲艾价值,需要一场产业革命,也需要一个带头人。
带着这份责任,2022年,我们投资15.8亿,在蕲春打造了占地1300亩的蕲艾产业发展示范园。2024年,我们成立蕲艾收储公司,建立"三级联动"收储体系,在村级设42个临时收购点,乡镇建8个标准化仓储中心,园区配万吨级恒温库。为确保政策顺利实施,我们在收获季节前筹备资金,与金融机构合作,保障现金储备;优化收购流程,提高效率,确保艾农快速拿到款项;建立严格的收购标准和价格体系,确保交易公平、透明。
有了农民的热情、市场的支持,我们开始进行蕲艾品种选育,推广精油含量高、高出绒率、抗病虫害的品种,提高蕲艾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成本和劳动强度,使艾农依靠科技种田。同时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多种高附加值的蕲艾产品,如蕲艾精油、蕲艾多糖等,并将蕲艾与现代医药、日化、食品等领域结合,开发出蕲艾紫草膏、蕲艾面膜、蕲艾茶等创新产品,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目前,蕲艾产业链已带动全县20万人就业,帮助3.6万脱贫户稳定收入。我们的蕲艾种植基地遍布多个乡镇,20万亩蕲艾随风起伏,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贫困户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
未来三年,我们计划在每个乡镇建起“乡村振兴蕲艾驿站”,让产业链延伸到田间地头。我们还将与高校合作开设“蕲艾研究中心”,实施“蕲艾新农人计划”,3年内培养5000名职业艾农和技术骨干,让乡村振兴真正拥有“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