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生,清明到。雨如烟,泼墨挥毫;花如海,莺飞蝶抱……又是一年清明至,思念堆积泪如雨。
那些思念,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一幕烟清,是梨花落后清明时的一抹素白,是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丝丝灵动,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烂漫欢心,更是血脉长河里的生命叩问,是回忆更是不老的牵挂于心。
在逝去亲人的卷轴里,有我慈祥的外婆,干练的母亲,尊敬的公公,还有善良的干妈……每每清明时节,在子规啼声里,在杏花微雨中,亲人们的音容笑貌总如放电影般浮现在眼前,温暖记忆。
4日,清明的风拂去时间的尘埃,将我尘封的思念叩响。我在白鹤莆新街的小店面购了鲜花和香纸,带上儿子侄女一起驱车,在四好农村路的新绿夹春里,回梧桐老家,祭扫长眠在后背山的母亲。
记忆中的母亲,大眼睛圆脸庞,短发显干练,如山野里美丽的萱草花,坚强独立,傲骨迎风。高中毕业的她有思想更有主见,从不向多舛的命运低头。耳濡目染中,这种精神成为我们遇挫不气馁的前行动力。那年月,缺衣少食,像我家这样的贫苦家庭,4个孩子上学读书,谈何容易?往往交完学费家里已是一贫如洗了。记忆中那学费不是赊就是借,或从牙逢里挤一点,最后不知疲倦地干活还上。或砍黄荆条、斫苞茅梗卖;或穿跳板打篾折抵;或帮别人砍树做苦力挑工,或捡邻队荒田做,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总是在劳作着。
风里雨里,田里地里,哪里有活哪里干,年复一年,母亲累弯了腰,愁白了头,流尽了汗。每次看到我们兄妹几个心疼的眼神,母亲总是淡然一笑,没事,我身体好着呢,你们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2008年5月,在那个绿意盎然的初夏的蛙鼓蝉鸣中,刚过完60岁生日的母亲终因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的能吃苦不怕难,用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深深地烙进我们的血脉,是滋养我们心灵的妙药,更是人生遇挫能乐观豁达,克难前行的不竭力量。
记忆里的外婆慈眉善目,那爱如春风的笑容与关心,是治愈我苦难童年的一剂良药。站在外婆坟前,松青柏翠,泪滴氤氲成温暖的回忆。每年夏天,不到10岁的我和弟弟总会被外婆接去六斗畈住上2个月。记忆中的外婆烧得一手好饭菜,红烧肉和绿豆炖猪脚,还有茄子豆角,小南瓜坨等,个个菜好吃又喷香馋人,在外婆宠溺中,每次去都会长胖一圈。至今依稀记得,闷热夏夜里,在泥巴打谷场上的竹床上睡觉,用稻草编的草把薰蚊子,然后数着星星,听着蝉鸣,闻着桂花稻香,在外婆蒲扇的凉风和柔甜的儿歌中入梦乡。1983年春天,外婆在那雨润百花中离去,那慈爱的笑容温暖了我一生中那些坎坷的岁月。
杜鹃啼血,柳绿山青。公公今年去世属新坟,按习俗得在清明前回江夏区湖泗熊家祭祖。好在泉都大道贺胜段与湖泗刚通车,节约半小时车程。儿子说这是爷爷故去第一个清明,坚决请假从恩施跨越千里回来祭拜,这分虔诚不枉公公那个冰雪夜为哄2岁发烧的儿子,悉心照顾,站着抱了一夜。在回乡路上,20多年来的往事、公公10多年老年痴呆多次走失寻回场景和近6年来中风瘫疾在床的不易交叠在脑海浮现。公公为人孝道,曾为父母及岳父母4位老人送终。对儿孙辈十分疼爱,一大家子10多人多年不分家,有一点好吃的总是共同分享,暗中拉址帮衬子女多年。但那不经意的重男轻女言辞,偶会招来媳妇们的责怪。往事随风,所有恩怨,皆化作思念无限。
干妈是我在汀泗桥乡政府工作中遇到的对我最好的女人。刚上班时单位没宿舍,借住在她家二个月。善良的干妈有点好吃的总给我留一点,过年还给我做新衣,受到委屈也替我出头。干妈有两个儿子,个个俊俏潇洒,最大的比我小3岁。外人认为干妈是想我做儿媳妇,其实不然,我那时已谈朋友。只有我知道干妈对我是纯粹的好,我也十分勤快,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抢着干活回报,跟干妈十分投缘。在政府当秘书时,干妈不幸患上血癌,有点肥胖的干妈瘦得变形,最后的几个月里,我一下班就去陪干妈,讲单位的新奇事哄干妈开心,帮干妈擦洗身体让干妈舒服点。干妈总摸我头笑着夸我懂事,还把我男朋友小熊叫到一旁说,我家芳子贤惠懂事,你要好好待她。如今,路过干妈的坟,思念几千重,眼泪清几许。希望干妈在天堂无病无灾,一切安好……
清明风起,思念万缕,纸灰化蝶,鲜花送香。清明节,那是情感纽带,是慎终追远,是血浓于血,是叶落归根,是春天里用思念堆积的无言之歌。(胡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