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您与方金耀烈士的DNA比对成功。”3月14日,黄冈麻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来到龙池桥街道园林社区的方汉炳老人家中,告知了DNA比对结果。接过告知书,方汉炳的眼泪夺眶而出,抽泣道:“爸爸,我终于找到你了!”
方汉炳于1952年出生于麻城市白果镇麻溪河村。那一年,21岁的方金耀告别妻子及襁褓中的儿子,报名参军,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第73师第218团的一名战士。这支队伍,正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所在的部队。中华英烈网烈士信息及相关史料显示:1953年6月,作为机枪手的方金耀,在朝鲜281.2高地战斗中壮烈牺牲。281.2高地位于朝鲜半岛江原道铁原郡驿谷川北岸,是朝鲜战争白马山战役中志愿军激烈争夺的一处阵地。1953年6月,志愿军第23军第73师第218团对281.2高地西北及北部无名高地发起攻击……
方金耀牺牲后,方汉炳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关于父亲的记忆,方汉炳都是靠着奶奶和邻居的言语“拼凑”。“听奶奶说,爸爸是个急性子,爱唱戏,爱吃火烧耙。1952年部队征兵,他听说是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马上就报名了。当时家里人劝他说‘孩子还小,莫冲动’,他回答‘我已经有了后人,就算牺牲也是为了国家’。”方汉炳回忆,父亲牺牲后,他成为大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村里的大人都不允许自家孩子欺负方汉炳,各级政府走访慰问都没忘了这位烈士后人。即便是在困难时期,方汉炳的生活和学习也得到较好的保障。
3月15日一大早,方汉炳和老伴一起在厨房里揉面、切菜,做上几张父亲爱吃的火烧耙,来到麻城烈士陵园。陵园里的烈士纪念墙上,记录着1.2万余名烈士的名字。方金耀烈士名字下方,方汉炳摆好水果和火烧耙,边磕头边说:“爸爸,你放心,党和政府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有机会,我会带着儿子、孙子一起去沈阳(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看你。”
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褒扬纪念处三级调研员周钉山介绍,通过DNA比对,湖北已为两位在韩志愿军烈士找到亲人。
延伸阅读:981:28,寻亲之路不“平坦”
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通过DNA比对找到28位亲人。近日,记者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
981:28,比对难度可想而知。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褒扬纪念处三级调研员周钉山介绍,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大多经历过长时间的土埋日晒,受到雨水、微生物、地质灾害等环境因素破坏,DNA信息降解严重。而且遗骸多为骨骼样本,本身就是最难提取DNA的样本类型,常规提取技术耗时长、成本高且成功率低。此外,这些烈士牺牲时间久远,当时他们大多很年轻,没有后代,父母和兄弟姐妹健在的极少,能找到的亲属多为远亲,这使DNA比对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2022年9月,接到退役军人事务部和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通知,麻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12位麻城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亲属进行DNA样本采集。最终,只有方汉炳与父亲方金耀的DNA比对成功。
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及遗物从韩国仁川踏上了回家的路,遗物中包含数十枚人名印章,其中一枚印章上写着:冉绪碧。2019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寻亲信息。此后,地方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辗转多地,终于在恩施州利川市柏杨坝镇龙兴村找到了冉绪碧烈士的侄子冉方禄和冉方章。通过DNA比对,最终确认了烈士与亲属的关系。
帮烈士寻亲,是对烈士亲属的慰藉,更是对烈士英灵的尊崇。
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持续开展烈士寻亲活动,让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风尚深入人心。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开展烈士寻亲、烈士迁葬等活动,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