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人生谢幕:
15岁的他捐献的器官救了7个人;
他突发疾病离世,
眼角膜帮两人重见光明……
“愿每一份生命的馈赠
都能被永久铭记!”
清明节前夕,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
委派器官捐献协调员分别前往
宜昌市区、五峰、当阳及黄冈英山,
上门探望慰问4个捐献者家庭,
向他们的大爱致敬。
父亲墓前泣告:“儿子,你捐献的器官救了7个人!”
“儿子,你捐献的器官救了7个人,他们现在全都好好的。爸爸知道,听到这个消息你一定会高兴的。”这是15岁少年彭子润(化名)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天刚放亮,黄冈市英山县彭先生就来到儿子的墓前,看着还没来得及刻字的墓碑,泪水早已模糊了他的双眼。
一周前,接到当时负责儿子器官捐献的协调员张亮要来家探望的电话,彭先生就期盼着,想要亲耳听一听那些接受了儿子器官的受捐者的情况。
3月31日上午10时,张亮驱车两个小时专程从武汉赶到英山县,与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彭先生的家。时隔两个月,再次看到这家人,张亮的心中仍充满了感动。
“我孙子捐的器官最后到底救了几个人?这些人现在还好吗?”奶奶含泪拉着张亮的手,言语间满是急切。得知7位受捐者全部成功接受了手术并顺利康复,一家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只要他们都能好好的,我们做的这些就值得!”彭先生红着眼哽咽着说。
15岁的彭子润半岁时诊断出患有难治性罕见癫痫——婴儿痉挛症,尽管从小就不会说话,但全家人对他的宠爱不减分毫。今年春节前夕,子润在楼栋内不慎摔倒,颅内大量出血,经抢救无效被宣布脑死亡。
“孩子出生后,得到了各界爱心人士太多的关爱和帮助。”彭先生含着泪跟妻子商量,“用他的器官来挽救别人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就还好好活着,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寄托和念想。”
学医的妻子流着泪答应了。夫妻俩做通爷爷奶奶的工作后,捐出了子润能用的全部器官:心脏、肝脏、2个肾脏、胰腺和一对眼角膜。
“好好活着,替他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家住宜昌五峰的严先生因脑外伤意外离世,家人捐献了他的一肝、两肾和一对眼角膜;
宜昌当阳的陈先生突发脑出血离世后,妻子捐出了他的一肝两肾;
宜昌市区的陈小波突发疾病离世后,妻子和弟弟毅然捐出了他的眼角膜,让两个人重见光明。
“好好活着,替他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在器官协调员李志军、胡正斌和王蓉蓉回访的这3个捐献者家庭中,家属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受捐者的祝福与希望。
“器官捐献者用无私大爱让生命延续,他们的精神值得全社会致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器官获取与分配科主任周威动情地说,由于器官捐献的双盲原则,受捐者无法向捐献者直接表达感谢。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器官捐献协调员代表医院上门回访和慰问捐献者家属,不仅是对捐献者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生命接力善举的弘扬。
据了解,2010年,武汉作为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城市正式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的工作,这座城市便用行动诠释着对生命的尊重:在湖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全省所有器官捐献者的名字都被铭刻在纪念碑上。
来自省红十字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省实现人体器官捐献407例,救治了1313名器官衰竭患者,捐献量居全国第五。截至2024年底,全省29.8万名志愿者登记成为“生命接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