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单项)授牌大会于3月27日举行,此次授牌覆盖游泳、田径、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20余个青少年业余训练项目,标志着“市区一体、体教融合、社会参与、衔接有序”的多元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和全口径人才成长机制迈上新台阶。
会上,104家单位被命名为2025-2026年武汉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单项)。其中,硚口区业余体育运动学校(田径)、东西湖区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射箭)、江岸区业余体育学校(羽毛球)等15家单位评审为优秀基地,武昌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田径)、汉阳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射箭)等22家单位评审为良好基地,还有67家单位评审为合格基地。
此前,市体育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单项)评审工作,并委托专家组对76个老基地和45个新申报基地开展了评审评定工作。在历时近两个月的评审评定时间内,专家组对照《武汉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单项)》基地评分细则》,结合集中检查和实地考核情况进行评分并出具评估结论报告,经市体育局综合研判、公示等环节,最终评定104家单位为武汉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单项)。
此次会议还提出,将持续打造“汗动青春,营在江城”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品牌,2025年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将着眼于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选材培训,活动内容有较大调整:一是补贴方式有变化,今年夏令营第一阶段培训补贴主要是通过“汉运动”平台发放满减消费券;二是培训机构有变化,市级补贴的培训机构主要是今年评定的后备人才基地;三是除了第一阶段的技能培训外,还会依托市科训中心和市级项目中心组织优苗训练营。
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陈林祥、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审专家组组长戴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体育局竞青处及直属训练单位负责人,各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区业余体校校长,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负责人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