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筛到捐献,我们深知这个过程需要勇气和坚持,您用无私的奉献诠释生命的重量。这份恩情,我们将永远铭记于心,并承诺将这份大爱传递下去……”
3月中旬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大四学生
小万
收到了这封
来自受捐者的感谢信
与此同时
从他身体中采集的
造血干细胞
被专门的工作人员运输
即将滋润一个濒临枯萎的生命
小万是中华骨髓库第19641例、
湖北省第709例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3年前
他签下血样入库同意书
与中华骨髓库结缘
通常认为
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配型成功的几率
仅为十万分之一
每一例成功配对
都被视为“生命奇迹”
今年年初
这份奇迹与小万相遇了
在惊讶过后
小万没有任何犹豫
签下了《捐献同意书》
小万说
他小时候身体不好
老往医院跑
耳濡目染下
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医学生誓言》的第一句是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虽然我现在的能力
还不足以治病救人,
但是我可以用另一种方式
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这对于我来说
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今年1月份
小万顺利完成采集
高分辨配型血样、
体检等程序
3月13日
他办理手续
入住了定点采集医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
小万父母得知后
一开始不同意
认为捐赠对身体并没有好处
但父母一直都很尊重小万
最终让他做了他想做的事情
两人都有些晕血
并没有陪伴在他的身边
住院前夕
母亲默默将生活物资塞满他的行囊
父亲则拍了拍他的肩膀:
“儿子,去做你认为对的事吧!”
如今
捐献造血干细胞无需抽取骨髓
通过注射干细胞动员剂
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
再从外周血中采集
对身体没有危害
但这一过程并不轻松
小万回忆
同一时期
还有两位捐献者
也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三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头晕、
尾椎疼、关节疼痛等症状
虽然身体不适
但大家都很平静:
这些都是注射干细胞动员剂后的
正常反应
大一时
小万就加入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青年志愿者协会
累计志愿服务时长
超过300小时
和中华骨髓库一同举办
志愿活动时
他承担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的
科普和宣讲工作
过程中
他将自己的血样入库了
万一匹配到了
会怎样做?
血样入库后
小万也曾多次设想
思考过后
他认为
既然已经选择登记入库
如果匹配成功
他也就有了责任
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
“恐惧多是由于未知,
我知道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是怎样进行的,
所以就没有了恐惧。”
小万智慧地答道
医学生平时也会观摩手术、
做实验
他对于医疗过程有着
“平常心”
认为这次捐献
就是一场“人生插曲”
目前
小万已经出院
正在逐步恢复
慢慢回到
常态化的学习生活状态中
走在人群中
他的长发有些显眼
这是他的另一个捐赠善举:
等到头发长到30厘米长
就剃下制成假发
捐赠给因化疗失去头发的癌症患者
“我希望他们在恢复身体健康的同时,
用这种方式保护他们的内心。”
小万很细腻
他说
捐赠完成后
他会继续读研深造
早日完成自己救死扶伤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