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易荣波、王艳、李怡)3月18日,锣鼓喧天,一场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农民文化艺术节在大悟县宣化店镇玄坛村拉开帷幕。田间地头的“艺术家”们登上舞台,用歌舞、小品、非遗技艺等方式展现乡村新貌。这场延续了19年的乡村文化盛宴,不仅成为村民心中的“精神乐园”,更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草台班子”19载坚守乡村大舞台
玄坛村有举行庙会的习俗,2006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黄庆稳提议把庙会变成“办一场村民自己的联欢会”,得到村民积极响应。
第一年,以农家院子为舞台,节目大多数是村民自娱自乐,如敲锣打鼓、唱山歌等,吸引了全村老少围观。
“一绣广东城,城里扎大营,绣个曹操点三军……”玄坛村8组73岁农民李玉芳演唱山歌《十绣》,她已连续参加了17届艺术节。
“参加艺术节感觉无比自豪,许多在外务工者专程返乡排练演出。”活动组织者、村民郭均勇说。
农民是主角,节目是土味,乡村是舞台。19年来,这场“草根艺术节”除因疫情停办两届外,已成功举办十七届。“村民当主角”的原则始终未变,钢镰大鼓、山歌、采莲船等一批带着泥土味儿的节目纷纷亮相艺术节。
玄坛村党支部探索“党建+文化”,县乡积极引导扶持,让乡村与艺术“珠联璧合”,每年举办“艺术节”成为玄坛村的村规民约,展现“美好时代、美好大悟、美好生活”的舞台。
如今,艺术节已经衍生出“农民舞蹈赛”、直播带货等分支活动,村民的创意愈发蓬勃。“玄坛村农民文化艺术节”已经从最初的农民自娱自乐蝶变成了全县的“文化IP”,为宣化店镇打造“鄂北红色旅游第一镇”贡献了文化力量。
注入“潮”基因,年轻力量“燃”动未来
今年艺术节上,何劲松等表演的小品《带货风波》以幽默方式讲述科技助农的故事,留守妇女表演的红色时尚舞蹈《寻遍千山只为你》,动感十足。民间小调《打柴歌》、山歌《栽秧歌》等优秀传统节目通过抖音直播,吸引10万线上观众观看。
今年的艺术节队伍不断扩圈扩列,科技赋能,时尚加冕,年轻力量C位出镜,艺术节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
今年艺术节,吸引邻近的枣林村一群年轻人来表演民俗《大车》,邬铺村村民表演钢镰大鼓《十字歌》。
“它让年轻人记住根,让村子永远有魂。”村党支部书记李世秋说。
艺术节吸引周边村年轻农民踊跃参与,精品节目不断涌现,影响力逐渐辐射省内外,每年吸引邻近河南信阳、罗山等地群众前来观看,成为大悟一张耀眼的乡村“文化名片”。
从“文化盛宴”到“发展引擎”
艺术节不仅丰富了村民生活,更激活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成为玄坛村的“发展引擎”。
“歌声”代替了昔日的“麻将声”,玄坛村先后组建了舞蹈、山歌等4支文艺队,成立剪纸、藤编等非遗工坊。
借着艺术节的流量,网络达人直播带货,销售宣化油面、辣椒酱等,农民现场摆摊售卖土鸡蛋、腊肉,游客观众争相抢购,推动玄坛村土特产出村进城。
更可喜的是,艺术节让玄坛村火爆出圈,带动了玄坛乡村旅游。
阳春三月,凤栖岭千亩樱花盛开。金秋十月,大垱3000亩枫叶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观花赏叶。去年玄坛村吸引游客15万人次,村民邓惠敏开设农家乐、民宿年收入超8万元,全村已有10余户农民开办农家乐。
借助艺术节,玄坛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园面积达2000余亩。成立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玄坛安吉白茶、碧螺春、玄坛露茗等销售全国各地,仅绿茶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
艺术节不仅是文化盛宴,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明年将联合河南省和本镇村举办第十八届农民艺术节,让更多乡土文化破圈生长。”李世秋说。
夜幕降临,舞台大幕暂落,但属于玄坛村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