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荆州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强力推进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24年,全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5.6%,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0天,优良天数比率提升2%。洪湖湖区水质实现了退出V类目标,目前持续稳定在Ⅳ类水平。
生态环境部门作为高水平保护的排头兵,如何扛牢职责使命,提升生态承载力,为“支点建设”注入持久动能?荆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专访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卢伟。
步步为营 提升环境质量
问:省委、省政府要求荆州“打造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市生态环境局如何主动作为、乘势发力?
答:市委严格对标省委“新春第一会”决策部署,发出整体提升“七力”、建功“支点建设”的号召,其中“提升生态承载力”对当前全市生态环境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行动指南,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一步一个脚印抓好洪湖水质改善、生态修复工作,在实现“一年有起色”的基础上,加快实现“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的治理目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腾出更大发展空间。全力以赴做好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荆州。
“腾笼换鸟” 促推降碳扩绿
问:绿色低碳转型是提升生态承载力的治本之策。市生态环境局如何进一步促推“低碳”赋能“增长”,助力生态承载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答:绿色低碳转型不只是思路,更是出路。市生态环境局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守“三线一单”底线,严控“两高一低”项目,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散乱污”整治、燃煤锅炉改造,加快淘汰重点行业落后工艺及产能,加速工业园区循环化升级,大力开展绿色园区建设,打造零碳园区、无废园区标杆。持续开展重点工程深度治理,全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绩效评级等“五个一批”以及400个重点涉气项目治理工作,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倒逼企业加快技改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腾笼换鸟”,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升“支点建设”的生态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铁军担当 服务“绿色增长”
问:建功“支点建设”,提升生态承载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书写铁军本色?
答: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紧盯环境质量考核指标任务,以洪湖流域水质改善、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环保铁军”的责任担当,全力服务“绿色增长”。
一是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强化风险断面上游水质风险源管控,全面推进洪湖流域综合治理,打好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环境监测监管。统筹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二是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加快实施《荆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持续抓好生活源、移动源、扬尘源、工业源、秸秆焚烧源等“五源共治”,开展锅炉淘汰及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露天烧烤油烟、工地扬尘、秸秆禁烧、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及禁限行等6个专项整治行动。
三是持续强化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部交办问题、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通报典型案例问题整改,持续跟踪监督整改进度,确保问题按时整改销号。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治理机制,消除盲区,堵塞漏洞,做到整改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批制度,不断提高生态环保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