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东大地黄冈
有这样一位消防指战员
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
三十年如一日
穿透重重危难险阻
将守护之光播撒向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他就是王军乐
寻路奋进山门少年的逐梦征途
家中母亲早逝,父亲独自抚养6个儿女。成长中耳濡目染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参军入伍的梦想深植于心。高中毕业后,为帮父亲减轻家庭重担,更是为了追逐心中的军旅梦,他毅然投身军旅,成为成都市消防支队的一名新兵,就此开启热血征程。
秉持 “当排头兵、考军校” 的坚定信念,他开启了没日没夜的苦练模式。负重穿梭训练塔,双腿常常被磨得满是伤痕,即便到了休息时间,他依旧挑灯夜战,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他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天津消防指挥学校。此后九年,面对三千余次出警任务,在烈火浓烟中,他永远冲锋在前,一次次用双手、臂膀与果敢行动,在废墟之上守护生命,生动诠释英雄本色。
烈火真金险境救援的无畏勇士
每一次救援现场,对于王军乐来说都是惊心动魄的生死挑战。
2005年12月22日,都汶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施工时突发瓦斯爆炸。他未等残余瓦斯消散,毅然戴上空气呼吸器,率先冲进惨状惊人的隧道救人。彼时,洞内瓦斯浓度极高,稍有火星就会引爆,可他满心只想着抢回生命,争分夺秒搜寻。鏖战至次日清晨,他和战友救出11名伤者、44名遇难者。
2006年9月17日凌晨,郫县农资公司友谊大厦失火。他率成都消防14中队20名官兵紧急奔赴。现场火势凶猛,热浪灼人,浓烟蔽目,楼道漆黑,他们只能扶墙摸索前行。最终,11名群众被成功救出。当被问 “怕吗”,他说:“救人信念,足以驱散恐惧。”
抗震救灾废墟之上扛起生命希望
“5.12” 汶川地震,黄金72小时分秒必争。王军乐带队冲进废墟,余震、大雨、惨烈现场都没能阻挡他。70多小时里,他呼喊、用生命探测仪搜寻,徒手刨挖、扛物救人,不停鼓励被困者,率队救出38人,18人生还。
时隔两年,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突发7.1级强震。接到命令后,他强忍着高原反应,组织队员奔赴灾区。抵达即投入救援,克服高原恶劣条件,攀上海拔3900米半山农村,步行近20公里,对多处灾难现场仔细搜索,只为抢出更多生机。
防火战线转型背后的坚守初心
随着消防事业的发展革新,王军乐转战防火战线,迎来全新挑战。二十余载,他潜心钻研,深知防火是未雨绸缪,是从源头遏制灾难的关键。为了成为防火领域的行家里手,他勇攀知识高峰,成功考取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完成从实战英雄到理论专家的华丽转身。
在各类大型活动安保一线,无论是商业庆典的喧嚣,还是体育赛事的热烈,他都以老工匠般的严谨,细致查验消防设施:灭火器能否正常启用、消防水带有无破损、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绝不放过丝毫隐患。深入老旧小区、工厂企业时,他不辞奔波之苦,逐户走访摸查,耐心向负责人阐明隐患危害,共商整改之策,还亲授消防设备安装维护技巧,全力筑牢防火屏障。
荣誉加身载誉前行的奋进力量
三十年的坚守,换来的是满身荣耀:两枚沉甸甸的个人二等功勋章、一次彰显英勇的个人三等功,还有2023年黄冈市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桂冠,以及 “黄冈市青年岗位能手”“黄冈五一劳动奖章” 等诸多荣誉。但于王军乐而言,这些并非功成名就的炫耀资本,而是继续奋进的激昂号角。
时光悄然流逝,在他脸上刻下岁月的印记,却无法冷却他炽热的消防情怀。他扎根黄冈消防一线,日常巡检时,目光如炬、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隐患;培训授课中,倾囊相授、耐心指导,只为提升全员消防技能。未来,他将继续砥砺奋进,护航黄冈,让英雄故事永不落幕。
普通岗位,闪耀奉献光芒
致敬闪闪发光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