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农架晴好的时光里
常常有三五辆越野车组成的车队
风尘仆仆地驶入原始森林或亚高山湿地
他们大都穿着防风避雨的冲锋衣
胸前挂着双筒望远镜
肩上背着超长焦镜头相机
从装束上一看就知道
这是野生动物爱好者
来神农架观鸟的
今晚《夜读神农架》
继续与大家分享吴太地的
《到神农架观鸟去》
到神农架观鸟去
吴太地
二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神农架生态环境好,植被丰富,鸟的种类自然就多,给喜爱观鸟的人士提供了绝佳的拍鸟观鸟平台。从海拔398米的石柱河,到海拔3100多米的神农顶,分布着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箭竹林和高山草甸等13个植被类型,植物种类高达4150多种,昆虫5380多种,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白冠长尾雉是神农架最珍贵的留鸟,国家1级保护动物。诗人李白曾有“楚人不识凤,重价买山鸡”的诗句,这里所说的山鸡,就是白冠长尾雉。这间接地说明,白冠长尾雉是世人难得一见的珍禽。白冠长尾雉是一种森林益鸟,喜欢在常绿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乔木林中栖息、隐蔽和觅食,取食鳞翅目的幼虫、虫卵,对抑制森林虫害,维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尾羽长达130多厘米,我国戏剧舞台上武将头盔上插的长羽翎,就是白冠长尾雉的尾羽,称为“雉鸡羽”。白冠长尾雉头颈白色闪烁,颈下黑色的羽领就像一条乌金项链,背羽金黄色,腹部黑色,极具观赏价值。飞行时,白冠长尾雉的双翅和尾羽能阻止空气,可以垂直降落,也可以垂直起飞。人们经常见到它们从树上直升飞起,超过树顶,发出鸣叫,然后突然以极快的速度向前直飞。白冠长尾雉主要栖息在神农架海拔400至1500米的山地森林中,尤为喜欢地形复杂、地势起伏不平、多沟谷悬崖、峭壁陡坡和林木茂密的山地阔叶林或混交林。繁殖季节,雄雉以比武的方式取得做丈夫的权利。纵身跃起时,往往离地面2至3米高,最终的胜利者才能迎取佳丽。由于白冠长尾雉它身姿优美英俊,长尾漂亮,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鸟。红腹锦鸡是神农架最艳丽的留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雄性锦鸡“貌美如花”,它顶着一身五光十色、令人眩目的色彩,如行走的调色板。金灿灿的高调发型,妖娆的赤红肚兜,棕色的扇状披肩,搭配长长的尾羽,甚是让人百看不厌。走路迈着清一色的小方步,高贵傲娇,腾空起飞时,身姿非常优美。雌性锦鸡“赚钱养家”,它朴素低调,一件棕色的“外套”不离不弃贯穿始终。雌雄相比,超没夫妻相,也极不般配。红腹锦鸡实行“一夫多妻”制,雄鸡通常会拥有2至4只雌鸡。繁殖季节,雄鸡在中意的雌鸡身边或挺胸伸颈,或侧头摆尾,并搭配独特的“舞姿”比美,以期得到雌鸡的青睐,而雌鸡则摆着一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姿态,爱答不理的。雄鸡毫不介意,一边低鸣,绕雌鸡转圈,一边用彩色的披肩羽盖住头部,察言观色,直至入得雌鸡的法眼俘获芳心。在古时,锦鸡还是一种重要的身份象征,诸多飞禽的排序中,锦鸡的排序仅次于仙鹤,明清时期二品文官的补服上就是锦鸡。红腹锦鸡常单独或成对栖息于山间多岩石而突出的台地和峻峭的岩坡,出没于矮树丛和竹林间,主要以青蒿、箭竹、橡子、杜鹃等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同时还吃甲虫、蠕虫、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登对等动物性食物。冬季食物匮乏时,它们也常到农民种植的麦地里、豌豆地里觅食。红腹锦鸡是我国的一种特产鸡类,从18世纪开始,已由我国引入欧洲。红腹角雉是神农架最耐寒的留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录N级。雄鸟羽毛非常艳丽,头部顶端腮边两侧有钻蓝色肉质角。求偶季节雄鸟为了炫耀自己,会踏着优美舞步,将头冠两侧肉质角鼓起来,角雉二字便是由此而来。其叫声像小孩啼哭的声音,又称为“娃娃鸡”。它们主要栖息于海拔1600至3000米的冷杉、红桦等林中,隐匿于稠密的杜鹃、箭竹丛间或密被苔藓的树上。在神农架海拔16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中,常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主要以乔木、灌木、竹以及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嫩叶、幼芽、嫩枝、种子为食。偶尔也会开开洋荤,吃一些昆虫类肉食。在自然界中,红腹角雉与其它动物和谐相处,但为争夺食物,经常与松鼠大打出手。怪不得在红腹角雉观鸟点,经常看到松鼠与它抢夺食物呢。雄鸟头上有冠羽,羽冠两侧长着一对肉质的角状突,故名角雉。红腹角雉的脸颊裸出,露出天蓝色的皮肤。在它的脖子下面有一块图案奇特的肉裙,色彩非常绚丽,变化也很多,两边分别有八个镶着白边的鲜红色斑块,中间有许多天蓝色的斑点,有人说这些斑点很像草书的“寿”字,所以又称它为“寿鸡”,视为长寿和好运的象征。与雄鸟相比,雌性角雉的羽色就逊色多了,不过这种天然的保护色,可以使它们在孵卵时免遭天敌的袭击。红腹角雉眷恋山野,野性十足,倘若被人抓到,不管你对它怎么好,它都不会领你的情,而是会绝食反抗,直到咽气。人类只能远远地欣赏它,切莫想把它据为己有。在神农架,日常除了能观赏到这些大鸟外,还能看到东方白鹳、金雕等国家一级鸟类。东方白鹳属于大型候鸟,一般在北方繁殖,南方过冬。它们个头很高,羽毛洁白,身材魁伟,从肩羽到尾羽是黑色的,好似少女闪光发亮的黑裙子。在白鹳明亮的双眼上,描上了红眼圈,加上粉红色的双腿,粗而长的黑喙,把白鹳装扮得风度翩翩,威风凛凛。白鹳平时常结成小群生活,翱翔在沼泽上空,漫游在浅水里,栖息在大树上。它们迈着稳健的步子,在沼泽地里觅食鱼、蛙、蛇、蜥蜴、昆虫和老鼠。白鹳是消灭蝗虫的英雄,在世界范围内,哪里发生了蝗灾,它们就赶到哪里进行围剿,即使在吃饱之后,也要将剩下的蝗虫啄得稀烂。每当冬季来临,东方白鹳就会飞临神农架的亚高山湿地大九湖,捕捉野鱼、林蛙、昆虫、和老鼠补充能量,等身体恢复元气后再到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又回到大九湖做短暂休整,再回北方养儿育女。白鹳的婚事很富有人情味。每到繁殖季节,雄性白鹳先由过冬地飞回繁殖地,选择一棵大树修建房屋,就好像小伙子结婚前,要准备一套新房一样。它们有的是原配夫妻,有的是新结伴侣,雌鸟飞回来的时候,在空中就能辨认出自己的丈夫,雄鸟一看到自己的伴侣也显得非常激动,伸着脖子用劲“嘎嘎嘎”地呼唤着自己的心上人。雌鸟飞到雄鸟面前,用长啄互相抚摸,陶醉在甜蜜的幸福中。金雕别名洁白雕、红头雕,体型巨大,是神农架广为人知的猛禽。它的头和颈后的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金色的光泽,以其突出的外观和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称。成鸟金雕的翼展平均超过2米,体长则达0.8至1.5米。头顶黑褐色,上体暗褐色,下体颏、喉和前颈黑褐色,它们的腿除脚趾外全被羽毛覆盖,看上去仪表堂堂。金雕是猛禽,生性凶猛,号为森林鸟类之王。常栖息于高山地带,营巢于悬崖峭壁或大树之端。常以鸟类、兽类为食,连狼也不在话下,敢捕捉为食。金雕食量很大,一次可食肉6公斤。其捕捉方法为先站在高处,或盘旋在空中观察四方,认准目标后就一冲而下,咬住猎物颈部叼起就走,回到巢穴再细琢慢品。在捕到较大的猎物时,就在地面上将其肢解,先吃掉心、肝、肺等内脏部分,然后再将肉分批带回栖息地。在空中,金雕也能随心所欲地捕食猎物。有人描述过金雕从地面冲上天空,捕食飞行中野鸡的情形。金雕疾飞冲上天空,当飞到野鸡下方时,突然仰身腹部朝天,同时用利爪猛击野鸡。野鸡受伤后直线下落,金雕又翻身俯冲而下,把下落的野鸡凌空抓住。这真是一位卓越的飞行家在表演。金雕平时生活在无人区,捕食猪羊鸡鸭实属迫不得已。因为在长久的阴雨天,羽毛不得干爽,导致飞行困难,金雕才会冒险飞抵农户捕食家畜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