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是湖北的最大优势、金字招牌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
得天独厚的鄂州要继续加快推进
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建设
积极打造创新成果转化承载区
变区位条件优势为创新发展优势
共聚焦显微内镜作为一种拥有实现实时在体、细胞级观察能力的新型内镜,其分辨率可达微米级别,能够实现无创光学活检及靶向精准活检,被称为可视化活检。但由于技术壁垒极高,全球掌握该技术并能进行产品化开发的企业屈指可数。
精微视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来专注于医疗器械设备激光共聚焦显微内窥镜的研究开发,早在2019年,鄂州市昌达集团就以“领投+跟投”“股权+债权”模式,向该公司投资2000万元,并与苏高新创投旗下基金联合参投其A+轮融资,助推企业快速成长。
如今,精微视达已是全国首个、世界第二个实现共聚焦显微内镜产品规模化生产制造的企业,医疗传像光纤技术在全国300余家三甲医院投入应用。
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市昌达集团已引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项目18个,引进设立股权投资基金4支,引进园区型项目4个;撬动省、市、区及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产业基金9支,在管基金认缴总规模超120亿元。
创新平台
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近年
鄂州全市累计建设
省市级创新平台151家
ㆍ引进孵化生命健康、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光电+医疗健康”领域科创项目80个;
ㆍ打造了鄂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鄂州(北京)离岸科创中心;
ㆍ鄂州市昌达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研院、莲花山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等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用好政府投资基金“四两拨千斤”杠杆,支持企业登高逐远,向新而行。
2024年,鄂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5.65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3%,位居全省第二。其中,规模以上高新制造业增加值241.78亿元,同比增长18.9%,位居全省第二。
乙巳蛇年新春,走进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大幅面坡口厚板激光切割智能装备前,工人们全神贯注地调试。目前,华工法利莱已在船舶高端智能装备领域集成了41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
“了解到企业在新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的资金需求,我们推荐了国家开发银行落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推出的专项贷款产品。”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客户经理陈玎玎介绍,国开行已为华工法利莱发放1.05亿元专项贷款。
正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育力度,华工法利莱技术和产品与国家战略及行业需求同频共振,创造150余项核心技术国内行业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我们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动摇,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月7日,鄂州市“新春第一会”为科创企业暖心提气。
会上,华工法利莱、鄂钢、武汉拓材等科技创新十强企业和“移动智慧电竞显示器研发与生产”等5个重点科技项目分别获得20万元、50万元奖励。
2024年,鄂州市企业贡献了全市近99%的研发经费和85%的发明专利。
“创新主体的培育是区域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鄂州市科技局局长杨伟志说,鄂州一以贯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给予其创新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其快速成长。
通过积极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梯次培育链条,常态化调研走访挖掘潜在企业,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同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新物种”企业培育计划,针对企业“点对点”指导,完善全链条服务管理。2024年,鄂州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企业注册193家,申报备案162家;“新物种”企业新增16家,总数达到53家。
2月15日,国家级葛店经开区成功引进武汉越峰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对接武汉都市圈产业链,园区未来将聚焦小米、长江存储器等产业龙头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入驻。
从武汉光谷高新大道一路向东
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
每2平方公里就有1个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当“创新链”遇见“产业链”
这条科创大走廊
在连接中快速生长
去年,武汉新城鄂州片区200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80亿元,10个品质提升工程全部贯通,12个重要节点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125%,葛店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成完工,未来三路、高新六路建成通车。未来学校高中部、希尔顿欢朋酒店、葛店图书馆建成投用,葛店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完工,梧桐湖轨道交通纳入省级规划。入驻省供应链平台企业超过1107家,鄂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入驻企业6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8.6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倍;70%以上规上企业与武汉实现产业同链,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4家。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科创属性日益增强
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是推动创新的重要保障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以DeepSeek(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科互动、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等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迅速出圈,离不开杭州这片近30年积淀的创新土壤。
同样,鄂州的创新生态也历经了十年不断的积累、叠加。在落实财政补助、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上,为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了真金白银的支持;政府基金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投早、投小”上有帮助全数字PET-CT、精微视达等一批初创企业快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未来,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通过“空港+科创+产业”的深度融合,还将继续在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人才保障等举措上下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