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咸宁市公安局温泉分局三号桥派出所贴出通告,该派出所将在2月19日零点进行整合撤销,这标志着有着40多年历史的三号桥派出所完成其历史使命。
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温泉街道办事处青桂巷2号的三号桥派出所将成为咸宁市咸安区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温泉中队新的办公地点。
咸宁市公安局温泉分局三号桥派出所正式撤销,这是温泉分局继2024年1月24日撤销一号桥派出所合并到三号桥派出所后撤销的第二个派出所。温泉分局所属辖区为咸安区,而咸安区同时存在咸安公安分局和温泉公安分局两个分局,这种"一区两局"的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今年1月10日,咸安分局已变更为咸安公安局)。
在当前公安系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这种历史遗留的机构设置已经不合时宜,亟需通过改革实现机构整合,温泉分局4个派出所已经撤销了2个派出所,何不借此契机,将温泉分局和咸安区公安局合并组建成新的咸安区公安局呢?
"一区两局"格局的形成与现状
咸安区同时存在两个公安分局,源于历史沿革。咸宁市委市政府原驻地位于温泉街道办事处辖区,为便于工作开展,设立了温泉公安分局。随着城市发展,虽然行政中心迁移,但这一机构设置却保留下来。目前,两个分局分别管辖永安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和浮山街道办事处咸宁咸宁中心城区和咸安区乡镇的治安安全事务,由同一局长领导。
这种机构设置导致警力资源配置分散。以温泉分局为例,近年来已撤销两个派出所,反映出警力不足的现实困境。两个分局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在重大案件侦办、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存在协调障碍。
从全国范围看,一个县级行政区设立两个公安分局的情况极为少见。以湖北省为例,除咸安区外,其他县区均实行"一区一局"模式。这种对比凸显了咸安区公安机构设置的特殊性。
"一区两局"格局存在的问题
警力资源分散制约了公安机关效能发挥。两个分局各自配备完整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导致警力分散,行政后勤人员占比却偏高,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机构重叠会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两个分局均设有完整的指挥中心、后勤保障等部门,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如此一来,咸安区公安系统行政经费支出就会高出同等规模县区。
群众办事面临不便。由于管辖区域划分,群众有时需要跨分局办理业务,增加了办事成本。特别是在案件管辖认定、证明开具等方面,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推动分局合并的改革建议
机构整合势在必行。建议将温泉分局与咸安局合并,组建新的咸安公安局。合并后可优化内部机构设置,精简行政后勤部门,充实一线警力。预计可减少约20%的行政编制,将这些警力充实到基层派出所和业务大队。
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合并后的分局可统筹调配警力,建立机动警力库,提高警力使用效率。建议将原有两个分局的特警大队合并,组建更强的应急处置力量。
提升服务群众效能。合并后可统一办事标准,简化办事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集中办理各类公安业务,让群众少跑腿。
2月21日下午,笔者在原温泉公安分局三号桥派出所大楼看到,该所正在搬家,一办公室玻璃门上贴着《关于咸宁市公安局温泉分局三号桥派出所改革整合的通告》,从该通告上除获得三号桥派出所在2月19日零点撤销外,还获得另一个信息,那就是原岔路口派出所改名温泉派出所。通告的表述是:三号桥派出所撤销后,原一号桥派出所辖区各项业务由温泉派出所(原岔路口派出所)负责办理,原三号桥派出所辖区各项业务由双鹤桥派出所负责。
原三号桥派出所办公大楼挂了一块牌子“咸宁市咸安区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温泉中队”,这标志着原来“交通警察大队”变成“交通管理大队”,“警察”变成“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字的转变,可能会体现更多的是服务性,也有从“刑事”的味道向“民事”的转变。
公安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效能、服务群众。咸安区"一区两局"的格局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需要,应当抓住当前改革契机,推动分局合并,实现警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公安机关整体效能,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这既是深化公安改革的具体实践,也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刘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