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深入推进,咸宁赤壁市正加速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在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进行无人矿车生产工作,首批“赤壁制造”的智能无人矿车,计划于今年年中上市,可实现地下矿区无人化作业运输。
智能无人矿车的研发,对提高非煤矿区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时高精地图导航进行开采和运输,定位精准度误差可小于20厘米,投入使用后能实现全链条无人化作业生产。智能无人矿车项目是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必军教授团队的地下矿区群体车辆自动驾驶技术转化而成,由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承接生产。已启动总投资10亿元的智能无人矿车制造产业园项目,达产后可年产5000台无人矿车,年产值突破50亿元。
“我们这个是一个替代的作用,比较刚性的一个需求,国家考虑到环境污染的问题,考虑到井下安全的问题,要能够实行无人化。目前已进入车辆的工程化和样车制作阶段。”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默介绍,“未来的效益应该是非常明显的,一个是装备这个领域,一年大概200亿的一个市场需求,产业延伸的话,运营维护一年市场的预估大概在1200亿。”
据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团队驻赤壁中试谷代表周光文教授表示:这个项目应该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领先的,没有北斗信号和5G通信的情况下,地下的矿车能够自主导航定位,通过打激光点感知周围环境得到这个信号,这个如果做好了,我可以相信智能无人系统这个技术会支撑起我们赤壁一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