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走进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固态电池中试产线一片忙碌,华中科技大学郭新教授团队的研发人员正在对一块块固态电池进行制浆、涂布作业。今年下半年,郭新教授团队研发首款车规级固态电池,将量产下线并开启上车验证。
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以下简称“未来院中试基地”)位于军山新城,由武汉经开区与华中科技大学携手打造。在这里,郭新教授的固态锂/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已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下一代动力电池正全力冲刺商业化,走向“货架”。
军山新城是武汉经开区“二次创业”的战略支点,“科创军山”是四大建设目标之一。2月14日,记者从军山新城管理办公室获悉,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以及新型研发机构武汉中科先进院,军山新城正在筹划建设22平方公里环大学创新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硬科技创新高地。
打造硬科技创新高地军山新城有底气
武汉经开区“引智入车谷”,在军山新城建成了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全省高校中唯二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率先入驻。
它们的“强学科”也将接踵而至,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生命科学与医疗卫生等,武汉理工大学的车辆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
“跟随而来的,还有近三万名学界精英、青年才俊,让我们有底气打造硬科技创新高地。”军山新城负责人介绍说,这两所“双一流”高校的优势学科,可衍生出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新能源与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等五大产业,与武汉经开区正在构建的“135”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契合。
“军山新城将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人工智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与环保技术以及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五大产业,打造环大学创新带,让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走出校门’就能转化,就能产业化。”
正在建设的大军山科技创新园,与华中科学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比邻而居,将是军山新城环大学创新带的重要载体之一。
大军山科技创新园系由原湖北省未成年人管教所“腾笼换鸟”而建,总投资约3亿元,拟布局校企共创平台、研发创新组团、生态智造组团、生活服务组团及总部经济组团,建设绿色、智能、前瞻的科创产业园。
目前,大军山科技创新园一期已建设完成,项目二期预计今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将入驻大军山科技创新园,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成果可以出了校门、就进工厂。
在两大中试基地多项科研成果“破土”产业化
在军山新城环大学创新带上,未来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武汉中科先进院中试基地,助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
未来技术研究院聚焦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两个核心环节,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全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之一,首批导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的30余个项目中,超三成已通过概念验证,正加速从“中试线”走向“生产线”。
在未来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两年内,郭新教授团队的固态锂/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走下了“书架”,走向产业主战场。
固态电池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可为电动车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郭新教授介绍,依托中试基地,项目建成了制浆车间、涂布车间、装配车间、化成车间、测试车间,可实现从原材料到固态电池成品的全过程。在中试产线上,团队生产的两款固态锂离子电池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今年有望迎来商业化落地。针对电动汽车领域研发的车规级固态电池首款产品,今年下半年也将量产下线、上车验证。
目前,未来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已建成12条中试生产线,先后孵化成立9家产业化公司,其中2家公司估值过亿元,7家公司已入选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获得种子“独角兽”备案。其中,郭新教授创办的固态离子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获得资本青睐,已完成第二轮4000万元融资。
与未来研究院中试基地毗邻,武汉中科先进院中试基地新春“上新”——“灭火微胶囊”进入了量产倒计时。这款新材料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储能等行业,市场需求可达数十亿元。
“目前,武汉先进院已打造了1万多平方米新材料中试基地,建有微胶囊材料、气凝胶材料、有机硅材料、电池材料等13条中试生产线。”武汉先进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日前,武汉先进院入选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湖北省首家获此殊荣的新型研发机构。
新春时节,万物复苏。科创军山正“拔节”。
军山新城负责人表示,市委已将加快建设军山新城与加快建设武汉新城、长江新区一同列为市级发展战略,军山新城将聚焦武汉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发展定位,以打造环大学创新带为重要抓手,打造产、学、研、用相互支撑的功能体系,把武汉科教人才优势加快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助力武汉经开区在湖北支点建设中以一域之力为全局添彩。